工作日的早高峰,一群年轻面孔夹杂在仙乐斯广场的上班族里,准点走进五楼的上海木偶剧团,那里藏有一间木偶工坊。
推开掩映的门往里张望,切割机、巨大的板材、散落的木块,俨然一个小型加工厂。
一群85后、90后乃至00后的制偶师们在这里,雕刻、打印、打磨、制作、上色、着装,用手作创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海派木偶。
木偶音乐剧《报童之声》
精雕细刻 老行当有新人
在一间没有窗的办公室里,雕刻师宋懿的办公桌符合大众对制偶师的想象——桌子的正中放着一块木板,上面散落着十几把不同刀头的木雕刀,左手边是几块木料,有常规的椴木,也有超轻的巴沙木,几只刚刚做好的木头手放在桌上。在宋懿的家里,还有一张翻版工作台,她会雕一些喜欢的木制动植物或者小玉件。
宋懿
1999年出生的宋懿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玉雕专业,两位00后同事是她的大学同学兼室友。2年前,正值毕业季的她们看到木偶剧团招聘公告,“雕刻木偶,想想就觉得酷”,三人一同来应聘实习生,都被留用了。
宋懿坦言:“刚进团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原来我对木偶的印象就是像戏曲那样传统的造型,没想到海派木偶现在很现代。”
《阿拉丁神灯》
从玉雕转行做木雕,宋懿的专业技能也没荒废,桌上那台玉雕机,便是用来精细打磨木偶的。有时候像虎口这样刀口难以推到的部位,就需要借助机器。
坐在桌前打磨的她,自带严肃感,像位老师傅,起身那一下子,一米七多的个头,让人有些猝不及防。轻车熟路拿起木料到切割机处理的她,面对高速的刀片丝毫不畏惧,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宋懿后面那张工作台属于她的同学,同样做着木雕师。办公椅上放着一个小红薯的玩偶,宋懿说:“她业余是小红书的美食博主,有一万多粉丝呢。”
颜值担当 赋予木偶性格
要说剧团的颜值担当,清秀的潘冯轶可以算一个。她是剧团的偶型设计师,也负责为木偶化妆。
办公桌旁,一架宜家的经典黑色小推车,三层摆满了颜料。她的平板电脑上正在画新戏的人物造型——一个戴着粉色画家帽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