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我们接着介绍五脏药膳保健中的“土”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的“粮食局长”,营养物质经胃所吸收,经脾所运化,充养全身。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四季中与长夏相应,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把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吸收,运输到所需部位的生理功能。脾主统血,即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如脾脏功能失常,气血生化无源,气的固摄功能低下,则出现便血、尿血、皮下出血、女子崩漏等各种出血现象。临床上多采用健脾益气、摄血止血的方法治疗。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肌肉是否丰实、四肢是否发达都与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如脾失健运,则口淡无味、口腻、口甜等。口唇的色泽与气血是否旺盛有关,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口唇的色泽不但反映了全身的气血充盈程度,也反映了脾脏的功能正常与否,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旺盛,唇色红润。
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位于中焦,为气机之枢纽,脾以升清为要,胃以降浊为顺,二者互为表里,共同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最重要的是影响气的升降出入,出现气结、气滞,从而影响脾脏的升清功能,出现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等。胃气不降,则脾胃不和,导致气机紊乱,还会影响睡眠,所以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1.脾胃食养宜忌。
补脾胃的食物有:小米、花生能健脾和胃,糯米、南瓜能益气健脾,山药能肺脾肾三脏并补、养胃生津,木瓜能平肝和胃,猪肚能补虚损、健脾胃,红枣健脾养血,陈皮理气宽中、健胃消食,麦芽能行气消食,以及籼米、玉米、牛肉、鸡肉、兔肉、狗肉、牛肚、猪肚、桂鱼、乌鸡、藕、栗子、胡萝ト、马铃薯、平菇、葡萄等。
健脾益胃常用的药物有:党参、莲子、白术、茯苓、薏苡仁、石斛、黄精、砂仁、木香、陈皮等。脾胃不好的人,形成规律饮食很重要,吃东西时,注意细嚼慢咽,饥饱无常、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贪凉饮冷、或冷热交替、辛辣油腻、嗜酒贪杯皆会损伤脾胃。对于消化不良、易腹胀的人,要避免食用易引起腹胀或不宜消化的食物,碳酸饮料、啤酒、含有果糖或是山梨醇(糖)的食物或甜点都是产气的元凶。豆类食品一定要煮到熟烂了再吃,因为太硬的豆子,不但不好消化还容易造成胀气。容易产气的食物还有萝卜、洋葱、卷心菜、白薯、蜂蜜、韭菜、生葱、生蒜、生苤蓝、芹菜等。
2.健脾药膳。
脾病与胃病密不可分,所以一起介绍。按虚实来分,虚证主要有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胃阴虚等证;实证主要有水湿困脾、脾胃湿热、食滞胃脘。
(1)脾气虚证。此证可见于多种慢性疾病,主要症状有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或见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脾气虚可导致脾不统血,而见各种急慢性出血症状,如便血、皮下出血(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药膳调理皆以健脾益气为主,伴见出血症状患者,可适当加以止血类药食物,如白茅根、槐花、黄花菜、茄子、乌梅、藕节等。
【陈皮茯苓糕】
组成:面粉500克,茯苓粉50克,陈皮10克,糖30克,发酵粉3克,各种干果适量。
制作:茯苓、陈皮打成粉,和面粉、糖混合后过筛;发酵粉和清水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加入过筛后的粉里搅拌成比较稠的面糊;将面糊放于温暖处发酵至2倍大,取一个大点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上面撒些干果,水开了以后蒸2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健胃消食化痰。此糕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多痰等症。
【开元寿面】
组成:白面条500克,豆芽200克,水发香菇50克,黄花菜50克,姜3片,调料各适量。
制作:将香菇切丝,豆芽洗净去根,黄花菜切寸段;面条下到沸水锅内浸透,捞起沥干水分,然后扯开,淋上熟菜油拌匀拌松;将香菇、黄花菜略炒,加酱油、水煮沸后,随即把面条、豆芽倒入锅中翻拌,加盖稍焖至干透。
功效:健脾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