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除了以上关于匹数叫法,还有一种叫法是“多少型”,比如说型号为KFR-35GW的空调,其中数字“35”表示这台空调为35型,制冷量为3500W,多少型=制冷量÷100。
购买空调时,销售都会问:你家的客厅多大?你的卧室多大?然后再给你推荐不同匹数的空调。
到底面积跟匹数有什么关系呢?一般来说,静区(如卧室)每平方米所需要的制冷量为120W-145W,动区(如客厅)每平方米所需要的制冷量为145-170W。两者可取中间值130W、160W。
所以就有以下的计算方式:
17㎡卧室:17X130W=2210W,所以这个卧室选择1匹空调、22型空调就可以了。
30㎡客厅:30X160W=4800W,所以这个客厅选择2匹空调、48型空调就可以了。
我们在买空调时,除了考虑空调的制冷量(多少匹),还应该考虑能效比(EER)。
这个能效比,其实就是能源的转换效率,能效比的数值越大,转换就越高,就越省电(花少量的电就能降温)。通俗点解释,两个人都要跑50公里,其中一个人要吃10碗饭,另外一个只需要吃5碗饭,很明显,吃5碗饭的人效率更高,更“省饭”。
空调的能效比计算公式为:制冷量÷制冷功率。
2013年的时候,空调能效比等级划分了3个等级,不同能效等级与能效比的关系对应为:一级能效比(3.4-3.6),二级能效比(3.2-3.4),三级能效比(3-3.2),等级越低越节能。
假设有两台空调,制冷量都为4000瓦,制冷功率为1200瓦和1300瓦,能效比分别是4000÷1200=3.33和4000÷1300=3.08,对应的分别就是二级能效和三级能效。对比之下,很显然1200瓦的空调更省电更节能(达到4000瓦的制冷,一台耗电只需要1200瓦,一台却需要耗电1300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