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虫
养了独角仙的关系,我们看过一些锹甲图鉴,后来看绘本的时候,也会特别留意和虫子有关的情节,比如日本秦好史郎的《夏日的一天》讲的就是一个小男孩捕虫的故事。在城市里生活久了,过着被人类的文明和科技包围着的生活,偶然接触大自然也会有着各种忌讳。亲自饲养过一只虫子,可能是最方便接触到大自然的方式之一吧。
为了看蚂蚁,
他能够在地上蹲一两个小时
沫沫是个8岁的男孩子,从小到大不同阶段痴迷过很多东西,比如挖掘机、恐龙、星球、矿石、武器、微生物,还有“该死”的手机游戏。
总会在某个岁数,孩子会对毫不起眼的蚂蚁发生兴趣。有一天,沫沫蹲在地上观察蚂蚁。两只蚂蚁用头部的触角互相接触,那个探头探脑的样子好像两个缩小版的人类在互道早上好,由此引发了他的无限好奇心。
用外婆的话说,这孩子为了看蚂蚁,能够蹲在地上一两个小时,读书不见得这么认真。于是,我们从万能的淘宝网购买了一个蚂蚁观察盒,好让他能在家里看。
野外自然观察
蚂蚁真是太有意思了,别说孩子了,大人也着迷了。你能从蚂蚁的个头明显地区分出兵蚁和工蚁,还有懒洋洋的、肥硕的蚁后。如果你给蚂蚁的伙食够好,并且保持好温度和湿度,蚁后就会拼命地产卵,工蚁就会勤劳地工作,担任起“育儿嫂”、“建筑工”、“猎人”、“士兵”的职责,俨然就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谨记!谨记!蚂蚁的巢穴不可以搬来搬去,哪怕一丁点儿的震动对它们来说,都是地震!
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孩子产生了非常多的疑问。比如,蚂蚁有没有自己的“语言”,工蚁和兵蚁是如何分工,乃至蚂蚁的“社会”如何运作,等等。
一拥而上的蚂蚁
这些问题即使回答不了,也不能敷衍了事。网络上的信息要么颠三倒四、毫无逻辑,要么道听途说、毫无根据,远不如图书的信息优质。所以,我依次找到了《蚂蚁之美》《蚂蚁的故事》《蚂蚁的社会》等科普书籍;《阳台上的访客》《虫子旁》《昆虫记》等随笔散文;《酷虫学校》《蚂蚁特工》等以昆虫为主角的章节小说。只要把这些图书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他就会如饥似渴地阅读,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前些日子,河南发生了洪灾,人们守望相助的事迹令人动容。沫沫听闻后告诉我,有一种蚂蚁会把受伤的同类背回巢穴“治疗”,死亡率从80%降到了20%。于是,我们就人类社会展开了有意思的对话……
投喂黄粉虫,
相当于进行了一场日常研学活动
我家洋洋5岁,小女孩,平时喜欢小动物。一年前养了一只乌龟,喂养乌龟缺少合适的饲料,所以自己喂养黄粉虫。
黄粉虫俗名面包虫,为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的昆虫。黄粉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即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黄粉虫喜欢群居,一根根聚集在一起,它们什么都吃,最喜欢吃麦麸等粗粮,平时也需要吃蔬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比如胡萝卜、青菜。虽然黄粉虫最终是要成为乌龟的食物,但是整个喂养过程还是充满乐趣的。
在黄粉虫里面找到的西瓜虫,旁边那一盆是黄粉虫
每次投喂时,它们扭动胖乎乎的身子,狼吞虎咽地把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洋洋每次投喂都乐在其中,蹲在那里观察好久。
有一次,洋洋投喂时跑过来说:“妈妈,妈妈,不好啦!面包虫全部被黑虫子吃掉了。”我们过去一看,喂养黄粉虫的盒子里黑压压的一片,原来是一部分黄粉虫破蛹而出,成虫就是一只只像“甲虫”一样的黑色虫子。
洋洋平时喜欢读绘本,读了《法布尔昆虫记》绘本以后,对昆虫非常感兴趣,喂养黄粉虫相当于一场日常研学活动。
整个喂养过程中,需要了解黄粉虫的习性,通过观察虫子生长发育,从而对昆虫的特征有个基本的认识,比如知道了有些昆虫有“完全变态”的生长过程。另外喂养小动物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耐心和责任心。喂养动物需要百分之百的认真和投入,耐心则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关心动物的成长情况,则是培养了她的责任心。
撰文 | 李脑斯、 Love末末、Slowlife大小姐、Nimo、大碗妈
编辑 | 申婵
校对 | 付春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