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培养自主感
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中,顾佳怡是个从小活在妈妈控制下的孩子。
妈妈一直以“为你好”为名,为她做各种选择。
她喜欢跳舞,妈妈觉得没用,不许她跳。
等她成家立业后,妈妈还一如既往管她的爱好、职业、感情和婚姻,就连她女儿的人生,妈妈也试图做主。
直到最后,顾佳怡情绪终于崩溃,她对着妈妈怒吼,说自己做不了主的人生一点都不幸福,因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妈妈都反对,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像顾佳怡妈妈这样的父母,太把自己当回事,总是自以为是,主动帮孩子做决定,以为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孩子在自己的安排下可以幸福快乐地成长。
却不知道没有选择权的孩子就像扯线木偶,永远活在父母的控制下,没有了自己。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建议,但不要事事做主,总替孩子做决定的父母,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自尊、有责任感的人。这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退居幕后,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可能会犯错,会走弯路,但孩子得到的成长,体会到的经验是宝贵的。
《硅谷超级家长课》一书中,作者讲述了她小女儿的故事:
小女儿在耶鲁大学获得了生物学学位,毕业的时候却决定当专职保姆。
作者很惊讶,但知道即使不同意,也要尊重女儿的选择。所以,她什么都不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小女儿意识到保姆并非自己擅长的工作,于是重新回到生物专业,如今主理着一家基因检测公司。
身为父母,多跟孩子说:“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就算对孩子的选择不理解,也不要着急反对,而是接纳和尊重孩子。
给予孩子充分探索和思考的时间,孩子会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在实践中调整方向和策略,他才有可能变得有主见、独立。
来源:视觉中国
“没有谁能否定你的价值”——培养价值感
“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所有美好的东西?”
“这是标准的低自尊,自我价值感低。”
身边有不少孩子,因为自我价值感低,习惯把问题归咎到自己身上,过分责备自己。
看过一个视频,小男孩帮忙开汽水瓶,因为手劲不足,不小心洒了几滴出来。
小男孩不停地道歉,甚至害怕得哭泣颤抖,他爸爸走过来,不由分说就一顿打骂,嫌他连一点点小事都做不好。
长期活在父母的否定中,会让孩子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做好,最后什么都不敢尝试,形成“习得性无助”的个性。
等他长大后,甚至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自己永远都是失败者。
有句话说得好: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的肯定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他们才会真正爱自己。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上大学那会,为了省车费,妈妈会骑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去看她。
妈妈看到学校路边卖猕猴桃,哪怕钱紧张,还是会给女儿买挺贵的猕猴桃。妈妈的行为让一诺觉得,她配得起吃猕猴桃。
一诺和妈妈蹲在路边开心吃猕猴桃的场景,成为照耀她不断前进的光。
像一诺妈妈这样的父母,就是在用行为告诉孩子:你值得拥有贵的、好的东西,因为你本来就很有价值。
被父母用心对待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很重要,配得上美好的东西,做事更积极主动,更容易成功。
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