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壳虾呼吸也需要氧气,而它本身就是“出了名”的怕缺氧。大量的黑壳虾同样会消耗掉鱼缸水里的大量溶氧量。如果你的鱼缸里没有增氧泵不停充氧,又有高密度的黑壳虾,再遇到阴雨天等气压低的情况,黑壳虾自身都难保,更别说它们把鱼缸里的氧气消耗光而影响其他生物了。
用黑壳虾除藻,自然密度不小。就算是水草很多,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都不一定够用,何况在夜晚,水草光合作用停止,极易造成黑壳虾缺氧伤亡,这也就是为什么黑壳虾常常在早上被发现已经死掉的原因。
黑壳虾可以清除水草叶片上的藻类,这是毫无疑问的。正常情况下,黑壳虾对水草叶子上面的褐藻、绿藻、绵藻、少量丝藻等“软”藻有效,对于黑毛藻、刚毛藻、鹿角藻等“硬”藻效果不佳。也就是说:黑壳虾除藻是“挑着软的捏”。
因为藻类和水草是附生、共生的,因此,黑壳虾在清理正常藻类的时候遇到水草叶片有老叶、融叶、腐叶、烂叶的时候也会啃食。假如水草叶片没有受损,那么黑壳虾是帮忙清洁,假如水草叶片受损,那么黑壳虾就会“帮倒忙”,直接把水草叶片清理到肚子里了。
因此,黑壳虾对水草叶片的清理是有两面的,好的则好,不好的就毁掉。而水草出现损伤是会起连锁反应的,有可能出现成片水草紧跟着掉叶、烂叶,后果同样是鱼、虾、水草、水质的恶性循环,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通过上面这些分析,可以明确一个概念:黑壳虾能除藻,靠的是数量,但是,这个量一定要适量,少了就是除藻效果不佳,多了就是“一时除藻一时爽”,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水质变差,鱼缸里的鱼、虾、草俱损。
我们用黑壳虾的目的无外乎就是除藻、控藻。而藻类的滋生是养分(过剩),灯光(过久过强),水质(过肥)、水草状态(过差),喂食行为(过多过频)等等一系列因素失衡造成的。如果是追求速效除藻,那么大量黑壳虾可以用,但是除藻完成以后的控制藻类就只能是靠适量的黑壳虾了,该捞出来一些就捞出来一些。因为我们控藻的目的是避免此消彼长的情况发生,让鱼缸生态处于一个基本平衡。
补充说明一下:前面我说的黑壳虾对于黑毛藻、刚毛藻、鹿角藻等“硬”藻效果不佳。不过群里有虾友实践过,保证溶氧量的前提下,用几乎达到饱和量黑壳虾,除了刚毛藻和鹿角藻,黑毛藻和丝藻都是能清除干净的。
我一直都在用大量黑壳虾除藻,用适量黑壳虾控藻,而且屡试不爽。但是,记得黑壳虾的弱点:怕缺氧、怕高温。因此,在实际使用黑壳虾的时候要避免黑壳虾和缸里其他鱼争夺氧气的情况,要避免换水的水温变化刺激黑壳虾,因为黑壳虾不正常的蜕壳会加剧水质恶化。
总结:对黑壳虾的除藻作用,我们不夸大;对黑壳虾的“负作用”,我们也不黑它。只是,我们不能只看到黑壳虾能除藻,同时还应该看到黑壳虾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