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有些媒体会拿我跟J.K罗琳PK,但这真的不是当下的重点。”
确实,仔细观察那些站在罗琳“对立面”的公众人物,你会发现他们的发言全都是裹在人权大旗里的自言自语。根本没有人试着去跟J.K罗琳沟通,更没有有人理性地分析她的观点与诉求。这场运动的所有参与者们,仿佛都陷入了一种自我感动的集体狂欢。
少数的意见领袖站在聚光灯下,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享受着万众簇拥的巨大存在感,而台下的观众们,也因为自己成为了社会运动的一份子,而充满了激情与动力。但问题是,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权运动,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人们只是蒙上了眼睛,在那里自顾自地横冲直撞。
而这种横冲直撞,无疑会伤害到社会上的其他人。仅就这一点上,J.K·罗琳已经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自己的担忧。今年7月份,罗琳表示自己在推特上收到了数百条的死亡威胁。而11月22日,罗琳在现实中的家庭住址,更是被三名激进的跨性别者曝光。这种侵犯他人隐私的跟踪行为,显然已经超越了正常讨论的理性范围。
在罗琳家门口拍照,并露出了其地址的三位跨性别人士
如果跨性别者继续恣意妄为,显然是在进一步破坏自己的立场,也更没有资格去声讨试图保护自身权益的其他人,就比如部分的弱势女性。事实上,这场罗琳与跨性别者之间的纷争,已经在欧美舆论圈掀起了一次“巫师大战”,只不过,这场大战里并没有正邪之分,双方都是执着于各自社会身份的“伏地魔”。
然而讽刺的是,现实中,伏地魔的扮演者拉尔夫·菲尼因斯,却成了所有被波及到的公众人物中,唯一一位对整个事件保持冷静客观的人。
面对英国电讯报中的采访,拉尔夫表示自己无意支持任何一方的观点。同时,他理解这场争议的重要社会意义,但他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人们会变得如此尖酸刻薄,变得那么热衷于指控彼此。在这种非理性的时代风气之下,仇恨似乎成了应对不同意见时的普遍回应,这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安。
《哈利·波特》讲述的,本该是一个传播爱与公正的故事。24年前,当一位穷困潦倒的单亲妈妈,写下这段故事的时候,她一定想不到,日后会有一天,自己非但被开除了作者籍,而且还深深地陷入了仇恨的漩涡。
J.K·罗琳的真实想法,我们无从得知,但如果她乐意的话,再写本由LGBT有色人种组成主角团,把各种奇怪Buff叠满的《哈利·波特》第八部,显然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哦,不对,好像已经有人替罗琳编过这样的舞台剧了——顺带一提,《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的剧目首演,确实为赫敏找了个黑人演员。那这样看来,J.K·罗琳大抵是跟不上这个政治正确的时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