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前
清理后
摄影镜头长霉斑、霉丝的现象,估计很多摄影爱好者都遭遇过。其实有关这个话题,我大概在6年多前就已经DIY实践过。同时也在我至今还任版主的摄影专业网站上发过图文,目的是和大家共同交流。
德系的诸如LEICA等相对会好一些,日系的老头就有点严重。当然主因是和用户保存不善有关系,但厂家在镀膜处理、设计上是否有先天不足?没有根据也不好说。我手上的镜头基本都是日系头出现霉斑,但德产的LEICA、ZISS、福伦达,后二者指的是早期的真正的德国产,并非品牌归日本厂家后新品。
2012年冬天,那年冬天烟台的气候极为异常,潮湿严重到墙壁都发霉。就不用说相机镜头了,因为我的“破烂”有点多,没有办法用干燥箱,很多镜头开始长霉丝,尤其是CANON的几只头比较严重,当然其他的也不例外。
尽管大家都说长霉对画质,对比度等等有影响,甚至有人说长霉的镜头基本就废了,果真会如此吗?当时我想通过清理前后的实际拍摄,来让大家看看影响究竟有多大。结论是,如果不在光轴正中,尚可,否则必须清理。实际上,我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自己动手清理霉斑。不过无心插柳,由于有几只头胶合的后组镜片,霉丝处于胶合部无法清理干净,从拍出的照片看,还真没有影响到画质。
当时论坛上的中大画幅论坛KELL版主就说:
“O版、、不用着急、、其实这些霉斑、有气生菌丝、也有厌氧菌(胶合层),不是十分严重的大面积的话、不是在苛刻的光线和检测条件下、一般肉眼非常难以观察出因霉菌而引起的明显片子问题。我有只尼康1000mmf11的折返、铝膜上10mm以上的菌斑有4个之多、一直也没清洗、使用起来也没有发现啥问题。等那天翻出图片传上来。。也就是说、镜头上有些小的划痕、脱膜、等小毛病等,不碍事儿。。。虽然理论上讲有损失、、但我们的眼睛能否分辨出来就是另回事了。”
确实如他所说,但凡事一旦心中长草,不拔掉,总是于心难忍。
我一开始拆的就是CANON EF100-300F5.6,霉丝非常严重。实拍表明,由于前组镜片霉丝位于光轴上,对成像影响非常严重。但,当清理以后,后组镜片因位于胶合层中,无法清理,不过,从整体画质改善看还是不错。但也验证了后组的霉丝影响,没有网上有人说的那么严重。
以下是清理后带出去试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