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表面更平滑,与釉中彩类似。主要有青花、釉里红等。是在胎(生坯、素坯)上绘彩或贴彩,颜料会渗入胎中,然后上釉,再入窑烧成。只入窑烧一次。是不会褪色或掉色的。
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结合。
釉上彩,斜着侧看在釉上有凸起状的颜料,正面看不太明显,用手指摸上去也有凸起感。色彩上没有釉的光亮。主要有釉上五彩、粉彩等。需要精心呵护,因为釉上彩容易褪色或被磨擦掉色。最好不要用硬物(例如不锈钢钢丝球)擦洗,一般性手洗问题不大。釉上彩是在烧好瓷器上绘彩或贴彩,然后再入窑烧,彩上无釉。
釉上彩历史悠久。北齐武平六年有白彩绿彩器;晋代青器瓷上有赫彩点饰;宋金至元代磁州窑有红绿彩;明代有五彩瓷;清代有五彩和粉彩。釉上彩,也不是很容易就褪色或掉色的。但是,民国晚期和现在的釉上彩,尤其是现今的釉上印花彩瓷,确实也有容易掉彩的。任何物件都有可能出现伪劣产品。因此,有些老旧釉上彩瓷器,经历那么长时间而几乎没有褪色,确实是精品。
釉中彩,颜料色彩被一层釉覆盖,色彩上有釉的光亮。一般是先烧出白色釉瓷器,然后在其上绘彩或贴彩,然后再在色彩上上釉,再入窑烧一次。共入窑烧两次。一般不会褪色或掉色。
唐代四川邛崃窑和湖南长沙窑有“釉中褐彩”、“釉中褐绿彩”和“釉中绿彩”等。但是元明清几乎没有提釉中彩。民国时期,二十年代出现了高温釉中彩工艺。景德镇老艺人江汉(名文康,1935年出生)说,五六十年代他到湖南醴陵学习时才学会釉中彩工艺。一切资料说明,釉中彩在七十年代之前,很少,几乎等于没有。
图片醴陵白瓷蓝饰红梅瓷茶壶一套,底款“中国醴陵/MADE IN CHINA”。
(蓝色心车20211019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