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妆产品中必不可少的是口红,如今的口红色号丰富,形状多异……口红早已成为女性日常化妆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品。
一个社会的百姓,只有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才会追求美。精致的妆容,侧面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口红作为妆容的一部分,也不例外。
我们现在说的口红,在古代被称为“唇脂”,隋唐以后,唇脂也称为“口脂”。
古代最早制作口红的原料是朱砂(丹砂)。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中是这样解释唇脂的,“以丹作之,象唇赤也。”
朱砂是一种红色矿物,将朱砂磨成粉涂在嘴唇,着色不均,还容易掉色,而且有毒,长期使用可想而知。
于是,古人学着在朱砂里加入动物油脂改进,比如加入牛髓、牛脂,到了唐朝蜂蜡取代了动物脂髓。为了追求唇脂的香味,人们开始加入各种香料。
唐朝是口脂发展的最好时期,口脂的发展也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发展。
唐朝口脂制作中,添加了很多香料,如郁金香、龙涎香等,这些香料并不是本土产品,而是来自大唐之外,比如西域诸国、越南。郁金香是贞观二十一年(647),迦毗国进献的。
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使得西域的香料传入。唐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大唐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的交流加深,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西域各国的各种香料随丝绸之路传入大唐,比如郁金香、龙涎香等。香料种类增多,促使口脂制作中可添加的香油种类增多。
唐朝口脂制作中会添加香油,当时称为“甲煎”。甲煎是什么?据孙思邈记载,甲煎是由甲香、沉香、麝香、藿香等香料混合做成的香膏。
《外台秘要方》中记载了许多口脂原料,其中进口原料十来种。据统计,当时西域地区输入中国的香料主要有紫藤香、樟脑、胡椒、爪哇香、麝香、安息香、龙脑香、乳香、没药等,在《香乘》《香谱》等书中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