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网约顺风车领域遭遇了一系列重大安全事件,一轮轮整改也伴随而来。近日,一则“顺风车诈骗案”再度引发关注,一位杭州乘客爆料称自己通过哈啰出行平台呼叫顺风车,被告知为避免“爽约”需要乘客先点击确认上车,然而支付车费后对方并没有出现,钱款已被提现。对此,哈啰方面回应称属实,并确认有团伙长期活跃在多个网约车平台,诱导用户跳出平台规则操作、借机作案套利,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哈啰出行方面向南都记者说明称,顺风车自上线以来,已经积累了千万级用户和数百万车主,同时也在平台上发现一些违规行为,如线下交易、频繁主动取消订单、跨平台接单等,这些行为伤及乘车体验,并对司乘安全造成潜在危害。针对这些违规行为,除了进行专项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据不同情形,对相应车主做出警告、限制接单、封号等处罚。
南都记者此前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市场上哈啰、嘀嗒出行平台均开启了顺风车业务,6月初,高德在武汉、广东等部分地区开启了顺风车车主招募,而曹操出行也即将在今年9月全国上线品质顺风车业务,而滴滴顺风车仍然无上线时间表。同时,与顺风车“回归潮”相伴的问题依然频发,在各类投诉平台,司机要求线下交易、乱加价,接单后又拒载或爽约,账户余额莫名被冻结等,成为用户投诉最多的几大问题。
有用户曾对南都记者表示,自己通过嘀嗒出行平台预约顺风车,司机接单后无故要求取消订单,进行线下交易,并提出加价、否则不来接,由于赶时间,自己最终不得不支付了两倍的价格。经过申诉后,平台最终冻结了该车主的余额。
《哈啰顺风车合乘守则》中提到,严谨车主利用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营运活动,杜绝线下交易等违规行为。《嘀嗒顺风车合乘公约2.0》也提到,平台严厉打击诱导取消、议价、线下交易、私自合拼等舞弊行为,“因线下交易等违规行为产生的纠纷或损失,平台不承担责任。”不过,类似情况在嘀嗒、哈啰两大平台仍时有发生。
“接单后,我们一般会跟乘客联系,商量车费,要不然就取消订单。”一名经常往返广州、清远两地的顺风车司机对南都记者透露,滴滴顺风车下线后,接单量减少,顺风车司机都会注册多个平台接单。他还提到,为覆盖来回成本并有所盈余,跑城际的顺风车司机凑够一定的人数才出发。如果平台给的价格较低,则跳过平台与乘客直接沟通加钱,不然就取消订单。
上述人士称,一般顺风车司机接单时多会选择跳过平台,与乘客直接商量车费,或是添加乘客微信,方便以后乘车。
有关线下交易的应对难题,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赖春波曾在媒体开放日上说明称,线下场景的复杂性,令异常场景识别存在不少困难,“虽然有这么多的线上的安全产品能力,但是一旦发生线下交易,所有的安全能力就全部失效。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他强调,“在严厉打击线下交易上,(滴滴)依据平台规则对司机做出处罚并公示,每天会对3.2万人次做警示教育,对有线下交易嫌疑的约1700订单做人工核实,确认并处罚”,“广大乘客应提升安全意识,拒绝线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