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那家长首先就要做一个高能量父母,特别是在孩子拥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跟着孩子一起焦躁、内耗,学会接受并认可这种感受存在,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
“上学累,上班累,生活无聊,没意思的事情也有很多,这就是某一瞬间情绪导致的心理能力低,如果实在是觉得累了,那就把手上的事情放一放吧”
如此,等我们或者孩子腾空心理压力,整个人也不再那么烦躁时,再回头去看看学习/工作,或者生活,就会发现自己又是另一番心境了
孩子若能量低,那就成为高能量父母,用积极健康、且乐观从容的态度去慢慢影响孩子,直到孩子的脸上再次被童真、开朗的笑容占满

02
学会和孩子聊天
当沟通进行不下去时换一种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并非实质性的“无聊”、“没意思”,也并不是真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是“不健康”的亲子沟通方式引起了孩子叛逆
开家长会的路上,遇到一位妈妈聊起了她的儿子
听妈妈说,她的儿子经常在学校被同学欺负霸凌,找过老师、也和家长沟通过,妈妈甚至还请那些霸凌的孩子吃了一顿饭,希望他们能对自己的儿子好些
可结果呢,儿子在外面还是会经常被欺负
每次一想到这里,她就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地先把儿子揍一顿泄气
久而久之,孩子也逐渐认定:“被欺负了,就是自己的问题,别人揍他了,也一定是他有错在先,自己活该被欺负,自己也活该被揍”
还认识一个11岁男孩,他的父母对他从小特别严厉,也就是“穷养”里摸爬滚打长大的孩子
本以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听话懂事,自理能力方面也高于同龄孩子
可这样的听话懂事、自理能力好,也只是维持在读初一之前
在那以前,他在家里听话懂事,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晚上作业再多也会坚持给爷爷奶奶捶背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自从孩子读初中开始寄宿生活后,大概是体验到“自由”的快乐后,每周回家都会因为一些小问题和家里人吵得不可开交

如果再说什么,孩子的回答就是:
“好烦人”
“真无聊”
“没意思”
“你能不能闭嘴呀”
“再叨叨个没完,我只能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了”
...
其实,这些都是缺乏沟通技巧下的情绪反感,及时调整沟通方式,就能有效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很多难听
兰妈女儿之前也是一样,有那么一段时间经常和我吵吵闹闹,直到我把决定权交给她:“好吧,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在倾听、理解、还有包容下,女儿觉得我没有那么讨厌,我也觉得她没有那么倔犟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经常把“无聊”、“没意思”挂嘴边的孩子,就要学会改变讲话方式,用一些高情商的话去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比如:“你的声音那么好听,不用来朗诵真的是太可惜了”
•又或者:“你认真学习的模样真让人着迷,光是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

03
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喜欢什么就支持他们做什么
兴趣可以培养,动力也可以激发,最怕的就是孩子对自己丧失了自信
而孩子有没有被我们接纳、和鼓励,也会直接决定他们一生的幸福底色是什么样子
有一位妈妈曾向我求助
她说她女儿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心不在焉,一道计算题如果不盯着写,恐怕磨蹭一个小时也写不完,即便是勉强写完了,那结果也是惨不忍睹,不是漏洞百出就是故意错写、漏写...
一通抱怨之后,她还精疲力竭地自问自答:“这孩子怕不是有什么问题吧,我看就是智商有问题,明明那么简单的题目就是学不会、也答不对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