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晒干了以后进行整理收纳,古代染坊为了布匹的整体卖相更好,他们会用一块马鞍形的青色巨石也叫碾布石,把布料用卷布柱卷上放入凹型石槽中,染匠双脚踩在碾石的两端支楞起的石墩上面,双手握在护架上,双脚轮流蹬动碾石,来回碾压,碾布石的作用和现在的熨烫差不多。经碾石滚压过的布平整光亮,色泽柔和,纹理明丽,到此步骤,一匹蓝印花布即成。
从打靛到建缸到染色,如此详尽的蓝染制作,你相信是出自一个90后给我的现场讲解及展示吗?小余,90后,岳池乔家人,迷恋传统非遗技艺蓝染多年,为学习蓝染,他去往江苏、山东、云南、贵州、四川自贡等地,拜各地非遗蓝染传承人为师。蓝色靛泥浸入坯布随着刻版留下各种图案的自然纹理,蓝染技艺也深深渗透入小余的肌理,靛泥沤入十指的深蓝、讲解蓝染时飞扬饱满的情绪、染色时的凝神专注,无一不展露出他对蓝染的深深热爱。从这个90后身上,我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推陈出新,看到了蓝印花布的艺术灵魂在闪闪发光。
当他撑起长长的竹竿,挑起已染好淘洗过的布飞掷上高高的晒架时,阳光正好天空正蓝。一幅幅蓝印花布与天相接高高垂下,天蓝,是那种淡淡的,蓝印花布的蓝在阳光映照下蓝得耀眼,蓝得层次叠出。清风徐来,悬垂的蓝印花布轻轻舞动,那蓝印花布上的图案像似要飞上淡蓝的天,蓝印花布上染出的蓝与白、蓝印花布与天相映的蓝与白,那蓝与白所交融出的美,真应了那句“青,取于蓝而胜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