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潺潺小溪走进信宜市白石镇细寨村委会垌心村,门前屋后随处可见竹篱笆围起的“四小园”。在村民张婆婆的院子里,洗菜水从家门口的暗渠流出去。“我没有乱泼水哦,这些水都浇田去啦。”张婆婆笑着说。
垌心村利用村原有沟渠和管网,修建盖板渠,村民家里的生活污水经暗渠收集,流向厌氧罐和生态沟渠等资源化利用设施。经过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不仅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自然消纳。

细寨村委会垌心村口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点。
这是信宜市结合地域实际创新实施“低成本、易维护、资源化”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信宜市共有2184个自然村实施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就地解决
沿原有沟渠打造暗渠
初冬时节,白石镇细寨村云雾缭绕,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里,刚种下没多久的菜苗迎风摇曳,田间地头绿意葱葱。张婆婆家的菜地零散地分布在村前屋后,种了白菜、花生和葱,旁边还有果树。

在农村,田间地头绿意葱葱。
“以前浇田要挑桶走几百米甚至一公里,现在去到田附近的取水点,打开盖子,就有‘肥水’了,很方便。”张婆婆说,细寨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后,施肥浇菜更方便了。

“肥水”取水点。
垌心村约有22户家庭,百余口人。因地处山区,民居之间高高低低沟沟坎坎。以往,邻里之间因生活污水渗漏,不时发生矛盾。随着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推进,村里告别了这些不愉快。
“村里的泔水桶越来越少,生活污水变成了现在的‘肥水’,既省了钱,又肥了农作物。”细寨村村委会副主任曾祥艳介绍,垌心、坎下、细寨3个自然村为信宜市第二批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村,利用村内原有的沟渠加盖水泥板盖,把原本裸露在外的污水“藏”在暗渠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