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回放到2013年9月20日,第五届中国东北文化博览会现场人头攒动,人们纷纷围在霍林郭勒石韵公司的摊位前啧啧称奇。这是一种黄中带褐、褐里泛白,温润光洁、欲露害羞的石头,它们被能工巧匠们雕刻成面壁的达摩、化蝶的梁祝、腾飞的巨龙和抽象的“我的中国梦”。这些石头既不具备蓝田玉羊脂般圆润白嫩,也不似岫岩玉青黛中透着俊秀,亦不同于红山玉石文化里释放的豪放与大气,当岁月无情冲刷掉年轮的包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亿万年历史沧桑叠压演化的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新玉种——霍林郭勒树化玉。
一、树化玉的成因
霍林郭勒树化玉诞生距今已2.5亿年前后,处于中生代时期,当时大兴安岭山脉地区森林繁茂,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将森林深埋于地下,再经过亿万年的硅化,逐渐形成色彩斑斓、仪态万千的树化玉。这些树化玉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上古时期的科尔沁草原气候清爽温润,很适合林木的生长。树化玉是史前的森林植被在长期的地壳变迁中被最终掩埋的历史见证,二氧化硅与水的长期沁润、渗透、交换不但没有偷换植物的容颜,还升华了它的本质,把一根根、一棵棵草木植物转化成一块块拥有木质花纹的玉的化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玉石竟散发着淡淡的草木的馨香,仿佛开启了地球亿万年前的珍贵窖藏。无疑,这些树化玉是大自然馈赠给草原人民的宝贵财富。

树化玉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环境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周围岩层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物质。树化玉就是树变成的玉。树化玉是外形上基本保持了树的形态,内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木头变成了美玉。树化玉的外形是树,内质是玉,甚至是翡翠。

树化玉成于漫长的岁月。它甘耐寂寞,潜心修炼,经过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把自己推向辉煌。今天在科尔沁草原上,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植物化石,是远古时期草原生态的又一个有力佐证。它不卑不亢,不攀不附,百邪不侵,百毒不进,傲然挺立,堪称仙风道骨,是自许清高、洁身自好的高人雅士的楷模。它的历史悠久,成为人们健康长寿的象征,也可雅称为“寿石”。它宁折不弯,是人们坚定信仰、不屈邪恶的表率,正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树化玉为什么没有变成煤
煤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木化石”,它也是木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煤中也含有大量昆虫的化石,具备木质植物的镜下结构特征,甚至有煤块中发现树干圈层构造。
不同点在于:一是成分不同,木化石的主要成份转变成了二氧化硅和水,而煤是碳化压实的结果,依旧以碳元素为主;二是物理性质不同,木化石硬度远远大于煤,木化石摩氏硬度6.3~7.3,煤的摩氏硬度2~4。木化石与煤在色彩密度上同样千差万别。到目前为止,关于煤的形成依旧不可定论,原因在于实验室条件下暂时还没有模拟出煤的形成,但木化石是植物遗体化石,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