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家的情况并不富裕,和自己家唯一的不同就是孩子少。路遥是来到大伯家后才开始读书的,由于生活贫穷,路遥的铅笔用完了,他都不敢吭声找大伯要几分钱。路遥上学的时候,裤子破了几个洞,他走路的时候总是避着别人,怕别人笑话。有一次,有个孩子恶作剧,故意把路遥推到人群中,大家看到路遥漏屁股的裤子后,哄堂大笑,这个情形给路遥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终身难忘。
1961年,由于特殊原因,整个中国都处于极端贫穷的时代,当时平均一个村子还不足一个人上高小(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年级),但路遥却考上了高小。路遥非常想上学,伯父却希望他能老老实实做一个农民。路遥和伯父反复商量,最后伯父同意路遥继续上学,但每个月只给他25斤的粮票。十多岁的孩子,正在长身体,这些粮食根本不够吃。学校食堂里的菜分为甲乙丙三种,路遥连最差的“丙菜”都吃不起,他只敢喝菜汤,为了避免别的同学笑话,他每次只能偷偷地喝。
路遥曾回忆:在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每当写到孙少平和郝红梅偷偷躲起来吃黑馍馍,路遥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因为他写的不是孙少平,也不是郝红梅,而是一个叫王卫国(路遥真名)的孩子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填饱肚子的艰难人生。

为了吃饱肚子,路遥不得不趁下课去挖野菜,找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填肚子。他听说树皮能吃,还不止一次尝试过。
路遥当时的梦想是考上大学,但随着“文革”的爆发,路遥知道升大学无望,他只能接受回乡当农民的现实。在这期间,他还鬼斧神差地当过红卫兵。在务农的同时,路遥开始了文学创作,1972年,路遥有幸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路遥任创作员。

路遥朴实的文字功底,逐渐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第二年,路遥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但因为他曾经当过红卫兵,北师大和陕师大都不敢要他,最后延安大学中文系向路遥敞开大门。虽然读上了大学,但路遥的生活还是非常艰苦,和其他同学相比,路遥在生活方面常常非常自卑,因为一个字——穷。
路遥毕业后,被分配到《延河》文学刊物做编辑,1980年,路遥发表一篇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这部小说反映文革时期造反派的故事,讴歌了某县县委*的正义行动。意外的是,这篇小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对路遥是一个很大的鼓励。1982年,路遥的《人生》出版,获得了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两部小说连续获奖,让路遥开始小有名气。

1984年,路遥筹备已久的《平凡的世界》终于开始创作,为了能够接地气,路遥特地到铜川陈家山煤矿寻找写作素材,孙少平在煤矿中的故事细节,大多来自这里。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两年后,全部完稿。在这期间,路遥依然很贫穷,因为他要承担身后两个家庭的开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欣喜若狂,但他没有路费去北京领奖,对此,他东拼西凑,最终在弟弟王乐天和延安地委副*冯文德的帮助下,路遥才艰辛地凑齐了路费,坐上了火车。当时,路遥还特别无奈地说了一句脏话:“日他妈的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