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敬请关注!
精养鱼池由于池水有机物多,故耗氧量大,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毫克/升左右),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便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如果浮头后没采取急救增氧措施则会发生因严重缺氧而死鱼,称为泛池,又称翻塘。
一、浮头与泛池
浮头是鱼类对水中缺氧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吞入口内的空气在鱼鳃内分散成很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中的溶氧便溶于鳃腔内的水中,使其溶氧相对增加,有助于鱼类的呼吸。因此,浮头是鱼类缺氧的标志。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中溶氧进一步下降,依靠浮头吞咽空气也不能提供最低氧气的需要,鱼类就窒息死亡。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就称为泛池。
泛池往往给养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缺氧是养鱼的死敌,鱼病更是养鱼的天敌。缺氧和鱼病是养鱼的万恶之源!养鱼有两怕:一怕鱼病死,二怕鱼泛池。而且泛池的突发性比鱼病严重得多,危害更大。为了防范鱼类泛池,首先不要鱼类缺氧浮头。
二、鱼类浮头的原因
① 因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的浮头
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水层溶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产生很多氧债,由于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比如下雷阵雨,或刮大风,致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所耗净,偿还氧债,致使整个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② 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质分解都在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浮头。
③ 因水质过浓或水质败坏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层浅,耗氧水层高,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就容易引起鱼类浮头。这种水质,如不及时加注新水,水色将会转为黑色,此时极易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全部死亡。水色转清并伴有恶臭俗称臭清水,则往往造成泛池死鱼事故。
④ 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
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轮虫为乳白色,水蚤为桔红色,它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当水中浮游植物滤食完后,池水清淅见底即“清水”,池水溶氧的补给只能依靠空气溶解,而浮游动物的耗氧则大大增加,溶氧远远不能满足水生动物耗氧的需要,引起鱼类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