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陶埙需要用力堵孔吗(陶埙为什么不建议学)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5-04-22 12:00:0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一声惊叹开栏语】

浩如烟海的历史间,有先贤的脚印,亦有普通人的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人们发现了天空与大地的规律,知晓了风的方向,归纳出日月星辰的走向,总结出指导植物种植的24节气,种植这个农耕文明的秉性,在历史传承中愈发鲜明。

时至今日,当国人探索的脚步已经踏入太空,社交媒体上“月球究竟能不能种植?”“火星的土壤怎么样?”依旧是大众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漫长的过往中,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追寻美,诞生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产生了传统艺术和实践。一代一代人们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互动,这些文化传统被不断地再创造,最终形成了满足人类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10月1日起,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非遗美文欣赏栏目“一声惊叹”,自混沌而来的这一声惊叹,划破了人类直立行走之前的漫漫长夜,于是,爱与工具、大地、技艺一同诞生。

那么,此刻,我们与非遗共在。

那悠扬空灵的气息,在清澈的空气中游荡,不免让人怀念过往。这埙声,犹如空谷的兰花,幽静而纯粹,明媚而动人。

埙声幽兰

作者:草川人

溪流欢畅,众鸟栖于枝头。林木密实,群兽藏匿其中。天高云白,幽谷静寂。天地间有立秋之音响起,让空谷越发寂静。这音似天籁,若明月之声,鸟鸣止息,众兽驻足。溪流两岸,悬崖石缝中,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兰花,仿若听到某种召唤,悄然绽放,浩荡十里。

吹奏陶埙的是一位隐者,此刻正站立于一扇悬崖的顶部,风吹过身旁,吹起他盘着的长发,也让他胜雪的白衣飘飘荡荡,宛若旗帜。他像在思考着什么,他也许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哲人,也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许是收集天地之声的音乐天才。他正在用这只手中的陶埙,借着这幽静的山谷,用万物之灵气,颂唱天地之间涌动的生命。

一曲终了,他缓缓将陶埙从唇边移开,并慢慢睁开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陶埙挂于胸前。突然,天地之间一片哗然,众鸟起飞,翱翔于长空,齐声鸣唱;群兽掩于林间,四处奔跑,吼声阵阵;山溪飞奔,水花明亮。他在草丛中躺了下来,再次闭上眼睛,似睡非睡,空谷中时高时低的声音,在他的内心如水波荡漾。

这是公元前七千年前的大地,我们的先祖聚于这林间一片开阔之地,中间燃烧着一堆熊熊的烈火。他们似乎在开会,而后有人守着火闲坐,有人手中握着棍棒,握着石块,拿着绳索离开,去寻找他们族群的食物。

离开部落不久,在一处林间,遇见一头野猪,众人开始围捕。此时,有一位部落的猎手,将一粒中间空空荡荡,上面爬满小孔的石头栓在了一根绳索上,在空中不停地转着圈甩动,准备力量足够猛烈时,再掷向野猪。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空腹石头在空中划着圈子飞旋时,借着风的吹佛,发出悦耳而又幽静无比的声音,而且绵延不断。石头在空中飞旋的慢时,声音会减弱;石头在空中飞旋的快时,这声音会更加清亮。众人停止围猎,都在聆听这声音,连原本已经跑远的野猪,也突然停了下来,回头张望。众人被这奇妙的声音惊呆了,争相开始飞旋这枚石头,幽亮的声音在森林间徘徊,像某种召唤。

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许多野兽开始寻声而来,而且在他们周围越聚越多。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他们主动寻找都很困难和费劲的野兽们,自己寻找上门来了。他们命令一个人收好这块可以发声的石头,开始围猎,转眼之间,他们的猎物已经到手,而且比往日丰富了许多。他们欣喜若狂地扛着猎物回到了部落,是什么召唤来了野兽?他们想不明白。

过了一段时日,身边的猎物吃完了,他们再次出征去围猎。此次到了目的地,他们先用各种吼声召唤野兽,一个也没有召唤来。此时,珍藏着那枚响石的族人,再次甩起了石头,甩累了,另外一个人接力。半晌功夫,他们发现前面听到他们的声音早已逃遁的群兽们,又在向他们慢慢靠近,而且越聚越多。此次,他们又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从此以后,他们将这枚响石奉为圣物,倍加珍惜。每当到了围猎之时,就会拿出来,用于召唤兽群。这个消息慢慢也传到了其他部落中,都在旷野里寻找空心的石头,用来召唤猎物。从此,他们的日子似乎好过了许多。

转眼,又上百年过去了,有人觉得这石头被风能吹响,也一定能被人吹响。他试着举起空心石放在嘴上吹,换了多种方法后,这石头真的发出了声音,不过没有在空中飞旋时声音那么大,那么清亮。而且如果把石头上的小孔堵住,声音会更亮。从此他们寻找了许多这样的石头,在欢聚时、围着火堆加工食物时也开始吹,表示庆祝。

至此,空心的石头,不仅成了围猎时召唤野兽的工具,也成了围猎归来庆祝收获的工具。

在纷杂的生活中,对于音乐而言,我几乎是一个乐盲,除了能抱着吉他弹唱几个断断续续的曲子外,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每每遇见能用十根手指在钢琴的琴键上弹出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大江东去浪淘尽的人,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见过有人能让琴弦流出纷纷扬扬的月光来,有人能弹出春暖花开,也有人拿起什么乐器都能很顺手地使用。

前几年,我去酒泉出差,工作完了又去很多旅游景点畅游一番。到了旅游景点,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特别注意寻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东西。记得十多年前,我买回来的夜光杯,至今还停泊在我的书橱中。这次,在一家旅游商店买回来了一只陶埙。我这人有个毛病,对世上长得好看的动物,还有工具,只要一眼看上去小巧玲珑、精美别致,就已经打心里喜欢上了,甚至迷恋上了。

在那家旅游商店中,我拿着那只棕色的陶埙,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看,越看越可爱,越看越喜欢。但一问价格要四百多元,就感觉价格太贵了,有点舍不得出那些银子。当我说出了价格太高的想法后,店主人突然说,还有更高的,有上千元的,但也有一百多的,要不就拿一百多的吧。可是我看了一百多元的,又缺少那种精雕细琢,看上去也缺少阳光或月光的味道。

我依然拿着那只陶埙在手里把玩着,和店家聊天。最后我硬着头皮和店家砍起了价格。起初,店家毫不让步,最多也就少四五十元。我开始软磨硬泡,用尽了各种办法。可能最后让我磨得失去了耐心,主人一开口:“咱们再不讲了,这四百元的东西,你就以成本价拿走吧,二百六十元,再不讲价格。要就要,不要就拉倒。”

陶埙需要用力堵孔吗,陶埙为什么不建议学(1)

嘿嘿,到了我心目中的价位,我再没有思考,直接掏出了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我记得在返程的火车上,手中一直拿着那只陶埙把玩。回来后放到书橱中,还时不时要看一眼,觉得像一只泥土的鸡蛋一样。

有次,一个朋友来家里喝茶。我知道他从小喜欢音乐,而且是那种拿起什么乐器都能玩出调子来的人,属于我佩服得不能再佩服的那种人。谈起乐器和音乐时,他说不知道怎么的,从小就喜欢,看着大人拉二胡,几天就学会了。我转身进入书房,拿出我买来的那只陶埙,他看了也是欣喜若狂:“这可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我让他吹,他说试一下。

他拿在手中看了看,又放在唇边试了一会儿音。紧接着,屋子里响起我中学时代经常听的一首歌曲——《晚秋》,优美的旋律在屋子里回荡,时而伤感的令人落泪,时而又使人怀念。其时,窗外也正是晚秋的节气。这种飞扬的旋律,把我带进了曾经的青春时代,让我再次看见青春的自己,看见偷偷爱上某个少女的自己。尽管他的曲子已经停了,但我依然在一块又一块回忆的土地上徘徊。

直到被他喊了一声,我才从回忆里惊醒。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只小小的陶埙,竟然吹奏出如此令人流连忘返的曲子。那声音里,有一种空灵,有一种寂静,有一种沉闷,有一种雨落竹林的诗意。

写了这么多,现在让我再来写一写关于陶埙的前世今生吧,也算是一种有始有终。

根据资料,陶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埙的出现,是非常早的,就像我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写到的那样,是从一块空心的石头演变而来的。那时叫“石流星”,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时间。古代《乐书》引用古人樵周的话说:“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世本》认为暴辛公作埙。王子年《拾遗记》上说:“庖牺氏易土为埙。”不过这种说法始终缺少有力的事实证据来支撑。

在浩瀚的文献资料中,对埙的文字记载并不多。《尔雅》中有注曰:“埙,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三礼图》中有“大如鹅卵,谓之雅埙”“小者如鸡子,谓之颂埙”的记载。《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诗经》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音迟)”。唐代的郑希稷在《埙赋》中说:“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这就是说,埙所发出的自然而和谐的乐音,能代表典雅高贵的情绪和雍容的气度。可见,此时陶埙已经开始参加演出了。

近几年在甘肃玉门发现的火烧沟文化遗址的平民墓葬,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就出土了二十多个彩陶埙。其形体呈鱼形,鱼嘴处是吹孔,埙体上有三个按音孔。测音结果表明,这些埙的绝对音高各不相同。根据考证,这些彩陶埙,距今已经有3800多年的时间了,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

这也是这些年酒泉一带的旅游商店为什么会有陶埙出售的原因。玉门火烧沟遗址出现的这种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有其制作技艺在民间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玉门陶埙制作技艺已经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真的是岁月不居,在几千年光阴中演变出来的陶埙,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着,可见其有多强的生命力。抬头望着窗外,耳中似乎又传来了我的那位朋友用陶埙吹奏的《晚秋》,那悠扬空灵的气息,在清澈的空气中游荡,不免让人怀念过往。这埙声,犹如空谷的兰花,幽静而纯粹,明媚而动人。

,

栏目热文

刚刚买的陶埙怎么清洗(陶埙有味道怎么处理掉)

刚刚买的陶埙怎么清洗(陶埙有味道怎么处理掉)

送走白日的喧嚣,迎来晚风清凉,丝丝缕缕掠过脸庞,掀起几缕散乱的发丝。黄昏渐渐隐去,天地笼罩在一片阴暗里。白日的掀腾与浮躁...

2025-04-22 12:20:05查看全文 >>

怎样清除埙里的土腥味(陶埙内部如何能清理干净)

怎样清除埙里的土腥味(陶埙内部如何能清理干净)

黑陶之死(小说)一 “呜——......呜呜——......”月色朦胧。河面上漂着一层薄薄的雾,埙声刺破月色,像水中的涟...

2025-04-22 12:02:51查看全文 >>

陶埙吹不响咋办(埙孔全打开怎么吹不响)

陶埙吹不响咋办(埙孔全打开怎么吹不响)

老话讲:“秋千荡高难离轴,晨雾再浓不过午。”半世总把铜秤悬心尖,买卖要算毫厘,嫁娶须衡门第,连煮粥都数着粳米粒;如今倚着...

2025-04-22 12:47:28查看全文 >>

陶埙怎么挑选(陶埙初学者用哪种)

陶埙怎么挑选(陶埙初学者用哪种)

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制作简单,易于上手,因此成为了初学者的首选乐器。由于埙属于陶制乐器,所以在挑选埙时应该注意其...

2025-04-22 12:42:03查看全文 >>

陶埙吹口坏了怎么补(陶埙怎么松开一个手指就吹不响)

陶埙吹口坏了怎么补(陶埙怎么松开一个手指就吹不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定州1月10日电 题:河北“90后”制埙手艺人:以匠心续写古埙千年传奇作者 李玉素 谌诗雨“有一...

2025-04-22 12:42:36查看全文 >>

陶埙能用水冲洗吗(陶埙有味道怎么处理掉)

陶埙能用水冲洗吗(陶埙有味道怎么处理掉)

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3日讯2月22日,记者走进愚翁陶埙制作工艺非遗工作室,51岁的刘书政正...

2025-04-22 12:29:38查看全文 >>

埙容易开裂吗(埙为啥不能在家吹响)

埙容易开裂吗(埙为啥不能在家吹响)

秦地古乐,吹土为声。虽其貌不扬,但其苍劲悠扬之声,通山河汇流水,沁人心脾,萦绕整个长安城。“‘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埙的...

2025-04-22 12:49:03查看全文 >>

黑陶埙裂缝怎么补(陶埙怎么保养)

黑陶埙裂缝怎么补(陶埙怎么保养)

来源:【新甘肃】玉门陶埙制作技艺:揉捏苍凉诗意,聆听远古回响陇上非遗中的时光刻度1琳琅满目的陶埙工艺品。传承人关振国在完...

2025-04-22 12:31:08查看全文 >>

陶埙可以修复吗(工艺埙真的不能吹吗)

陶埙可以修复吗(工艺埙真的不能吹吗)

作者:段炜刚漆与丝,都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考古发现的一张漆弓,距今8000年,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年...

2025-04-22 12:18:52查看全文 >>

陶埙如何清洗(陶埙有味道怎么处理掉)

陶埙如何清洗(陶埙有味道怎么处理掉)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3日讯 2月22日,记者走进愚翁陶埙制作工艺非遗工作室,51岁的刘书政正在拉坯机前忙碌着...

2025-04-22 12:00:0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