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养蚕已经有一些经验了。因为同学们都养蚕,比谁的蚕出生的更早是不可避免的,最早被孵化的蚕宝宝是很难吃到桑叶的,因为这时候最早的桑叶都还只是一个芽苞,小伙伴们为了给蚕宝宝提供吃的,想尽了办法,比如,将桑树上的芽苞扒开喂蚕,用提前发芽的蒲公英叶子喂蚕,用莴苣嫩叶喂蚕。也不知道这些蚕宝宝吃的还可口,是否会拉肚子,但是它们的主人绝对是尽心尽力。因为天气还冷,上学的时候蚕宝宝放在家里会被冻死,这些提前孵化的蚕宝宝会被它们的主人用各类小盒子装起来揣在衣服里,继续用体温为他们保命。
小学距离回家的路上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我不是本地人,不在村里住,没有成年桑树供我采摘桑叶。但是,放学的路边有常年干涸的灌溉水沟和成排的杨树,在水沟边上的杂草堆里有很多低矮的野桑苗(应该是鸟类吃了桑葚后屎里未消化的种子长出的),每天中午放学和下午放学我都会采摘一大把连带着嫩茎的桑叶,这些生命力旺盛的未成年的小桑树给我的蚕宝宝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那时候,我对蚕宝宝是爱不释手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养蚕宝宝的盒子也是要放在床头的。看着蚕宝宝一天天从黑色小不点长得肥胖臃肿,有说不出的成就感。每天和同学们在课余讨论谁的蚕宝宝长得快,谁的蚕宝宝花色多(那时候蚕宝宝分三种颜色,纯白的、黑色条纹的、褐色条纹的),谁的数量多,还互相交换自己没有的品种。
那时候老鼠多,我的床底下就有2个老鼠洞,老鼠硬是在红砖和墙面交界处打出2个洞,用砖头堵过,往往没过多久,砖头就被推出来了。有时候我晚上睡着的时候,能迷迷糊糊感觉到老鼠在我脸上反复横跳。现在想想得感谢老鼠的不*之恩,和老鼠同室而居没有而受到其伤害。当时报纸上刊登有被人在睡觉时老鼠咬掉鼻子、脚指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