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孩在社交平台留言:“有时候我真的想一走了之,但一想到孩子,我又咬牙撑了下来。”
是啊,当你成了妈妈,活着这件事,不再只是为了自己。
一、再崩溃,也别离开孩子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一个母亲的‘在场’,就是孩子安全感的起点。”
听起来很简单,但现实呢?
现实往往比伤口还疼。
你也许正在经历婚姻的崩塌、金钱的困境、生活的逼仄。你也许觉得,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遗弃得彻底。更糟糕的是——有时候,你会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但请你记住:
**孩子不需要一个无所不能的母亲,
只需要你在——活着,在。**
我远房的三婶,就是没撑住的那个母亲。
三叔出轨,她崩溃,喝下农药,撒手人寰。她以为孩子会被三叔好好照顾,然而,三叔很快再婚了,孩子被寄养,命运飘零。
她离开得干净利落,孩子的人生却从此陷入泥潭。
长大后的他们,都未能走出母亲不告而别的阴影,一个打工早婚早离,一个酗酒成性。
**她走了,轻松了;孩子们,却背负了一生的沉重。**
心理学家鲍尔比提出“依恋理论”,他说:**母亲的缺席,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而这种创伤,往往终其一生都难以愈合。**
所以,哪怕你心如死灰,也别把孩子留在世界的风口浪尖。
你还在,他就有港湾。
你撑住了,他也会学会坚强。
二、你的一口气,就是孩子的底气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天生胆小、内向、易焦虑?有时候问题不在孩子,而在我们这些“倒下的母亲”。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一个孩子童年阶段建立的安全感,将直接影响其成年后的自信与独立性。**
你每天焦虑崩溃,孩子就每天提心吊胆。你一蹶不振,孩子就注定缺乏力量。
记得有个新闻:湖北一位母亲因为儿子沉迷手机、屡教不改,产生了轻生念头,站在大桥上哭着喊“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警察救下了她。
她却哭着说:“你们救我干什么,我已经没用了……”
我理解她的痛苦——你拼了命管教孩子,孩子却把你当空气。那种心冷,是冰封了骨头的。
但我更想跟她说:“你死都不怕了,为什么不更拼命地活下去?”
你可以试着改变战场,把对孩子的控制,变成对自己的成全。
管不好孩子没关系,但**你可以先管好你自己**。
先去工作,学习,赚钱,变强。
当你发光的时候,孩子也会被你的光照亮。
你不需要每天喊破喉咙地说“我为你好”,
你只需要用行动告诉他:“妈妈活得不容易,但她没有放弃。”
这份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种进孩子的骨血里。
三、你活着,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尊严马斯洛讲过一个经典理论:**人的基本需求是生存,更高层次的,是尊严感。**
但很多妈妈活着,连基本的“像人一样”都很难。
你也许正在租来的小屋里抹眼泪,也许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时被人嫌弃,也许一口热饭都吃不上,就要开始为孩子明天的学费发愁。
但你知道吗?
你没有输。
你只是在“没有退路”的人生里,硬生生咬牙活着。
有个读者留言:“我丈夫跑路欠债,我带着两个孩子住在地下室。我穷得像狗,可我活得比谁都骄傲。”
她靠打零工、收废品、周末做小时工把孩子带大。
几年后,她开了个早餐摊,每天四点起,孩子成绩优异考上重点中学。
她说:“我没有背景,没有学历,但我有尊严,活着就不会低头。”
**生活不是为谁输赢,
生活是:你不认输,日子就不会赢你。**
四、活下去,不是认命,而是重新出发你也许觉得现在的你一无所有。
但你只要还在,就还有可能。
曾有一位母亲跟我说,她在最难的那一年,靠刷碗、送外卖,咬牙挺过来。
孩子生病时,她把自己唯一一双干净的鞋拿去卖了。
“我不能倒下,我倒了,孩子就完了。”她说。
几年后,她学会了视频剪辑,接商单养活自己,孩子健康、懂事,成了她最大的骄傲。
她说:“我不后悔那时候没死,因为我现在看到孩子笑,我知道,一切都值了。”
所以你看啊,**当你决定好好活下去,一切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五、你不需要伟大,只需要在孩子身边最后,送你三句话,也送给每一个正在深渊里挣扎的妈妈:
1. **孩子不需要你完美,但他们需要你在。**
一个活着的妈妈,胜过一万个“想象中的好妈妈”。
2. **你的坚强,是孩子一生的底气。**
你活着,他才不怕;你不认输,他才敢去赢。
3. **活着,不只为孩子,更为了你自己。**
你有权力活出自己的样子,哪怕再慢,也别急着放弃。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奇迹,
但孩子眼里,你的存在,就是奇迹本身。
所以,哪怕今天再苦,也请你告诉自己:
**我不退,我还在,我值得好好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能帮到一个陷入困境的母亲,
请转发给她。
告诉她:“你不是一个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