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冬至到了,这时一年当中光照最差的一天,大棚葡萄就在这时萌芽了。2019年入冬偏晚,直到现在也没封冻,很多大棚没有落叶就蒙棚了,这让今年不少大棚葡萄休眠不足,瘦芽发出来后有些羸弱。
其实每年发出来的壮芽都不弱,只是今年壮芽数量整体偏少,即便很多朋友留的很高(6--8个芽)依然很弱。原因是很多朋友平茬是平在老枝上,用侧芽和隐芽发育结果枝,这就必然输在了起跑线上。
反观在在结果枝上平茬的朋友,虽然夏剪留的很高,但萌芽有劲,壮芽在枝条下部早早就发育成型,冬剪反倒可以留的短,而且冬天的萌芽更有劲。
弱芽抗病性差,壮芽抗病性好,大棚葡萄的第一大病害---灰霉病在这个冬至从不爽约,而且来势汹汹。
大棚葡萄灰霉病来了
书上说灰霉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比较容易发作,其实气温7—20度会大量产生孢子,气温20~25度,湿度持续90%以上48小时灰霉病会高发。我们的大棚在抹芽后,保持着白天25度,夜间15度的温度,还保持着80%的湿度,这样的条件挺适合灰霉病的爆发。
阳光的照射可以*死部分灰霉病菌,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会变慢,病情很难扩展。所以很多朋友在伤流后不再通过棉被的遮盖控温,而是通过风口的控制来控温,这就客观上增加了棚内光照,有利于防灰霉;同时我们会蒙黑膜来降低湿度,这也是为了防好灰霉。
这样的操作要考虑温度和湿度的大幅度变化时葡萄的适应性,“烂芽”(下图左)和“烤芽”(下图右)就在这时经常出现。
“烂芽”是指新梢发出来后,生长点(龙头)先出现水烂,然后蔓延到整个嫩芽,后来水烂处长出灰色的毛毛,一般湿度大的时候会出现烂芽。
“烤芽”新梢先是暗淡没有光泽,一两天后新梢龙头的边缘出现干枯,一般湿度小的时候会出现烤芽。
出现“烂芽”和“烤芽”的大棚大都有三个共性:
1.棚内灰霉病菌基数大。 2.树势弱,萌芽弱。 3.湿度变化太小(烂芽)或者太大(烤芽)。
找到共性也就容易找出解决方案:
1.在伤流前能够通几次风,打或者熏一下灰霉,降低病菌基数,至少发作不会那么快。
2.伤流后湿度降得慢一点,让葡萄有个适应过程,锄地松土是很好的降低湿度的方法,先沿着根系外侧开沟是有机肥,3--5天后整体划锄,松土保墒。
3.萌芽前浇大水降低地温,蒙黑膜再次降低湿度,同时让室温也随着下降三度,保持室温和地温的协调一致,萌芽可能会晚5天左右,但成熟期不会收到影响,而且萌芽会更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