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在炫舞玩家群体中,大龄现实征婚向的男青年更多,如果受挫则会退一步试着发展成多游戏玩伴。而大多女玩家只想维持在游戏伴侣那一步,并不愿意多涉及现实。稍稍接触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微妙之处,只要不是注明现实,大家对于三次元的婚恋关系,不主动说就不会互相过问,只求在游戏里“深情不及久伴”,这是一种默契神会。
于是,找不到现实女友时间富裕的大龄青年,与想在线上游戏中感受罗曼蒂克的女性——一种闭环契合由此诞生。与其被问到身高是否超过175,人们更愿意与伴侣依偎在紫色天雷中感受缠绵爱意。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炫舞对于伴侣/忠贞,有着另一个更为宽泛维度的理解。
然而从马斯洛需求层析理论我们可知,人类的追求总是向上递进的,即便ggmm们嘴上说着玩玩罢了,但电子老婆,电子老公,电子狗,每一句我爱你都打动不了听众吗?当对电子荧屏的另一端产生种种遐想和期盼时,一些事情就注定会发生。
有多少人没网恋过?是否还记得第一次打出“老婆”/“老公”,看到屏幕上的略显土味的甜言蜜语时的羞涩窃喜
网恋与奔现,犹如2✖️64交织的排列组合,好似开盲盒,个中五味杂陈留给自己在无人时慢慢回味。
许多老玩家说现在游戏氛围变了味道,非常无聊。当然变了,一个学生变成需要谈彩礼多少,操蛋老板,家庭压力的社会人,人本身就变了味道,这世上有太多事等着他们去做,他们见过比之前多的多光景,而在这里的他们玩着十多年前一样的东西,再多的游戏模式也不过是一样消耗空格键的使用寿命,即使每天和不同的人结婚也犹如跳脱不出的莫比乌斯环,没办法不无聊,只能变着花往交友上使劲(三分钟,我要拿到这个房里所有姑娘的QQ)
另一方面,随端游过渡到手游阶段,网恋也开始向手游进发,疫情俩年,游戏网恋,二胎宠物......只需动动手指即刻拥有,为什么不呢。甚至可以说,罕有地界能逃开恋爱的触手(这里有个小故事,同学在唱吧出轨,被抓时人赃俱获)
然而就游戏社交而言,无论最初有多么美好的期待, 终究殊归同途。
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其行为随时间环境不同进行调整,这种角色是不能违抗的,而在网络世界,我们可以扮演任何想要成为的角色(成为半兽人真的很开心)。曾经看过的一个贴子,贴主控诉自己游戏里的老公其实是一个有娃的已婚妇女,人到底想在游戏里寻找什么?我们又能在游戏社交中找到什么?
游戏不过是脱离三次元的角色扮演,炫舞这类偏向现实,却又跟现实之间隔层纱的游戏,我想是一个缓冲地带。那些因现实成本过高而无法实践的臆想 ,只得在游戏里获得代偿 ,随着虚拟的构建,生活中急迫的渴求也被渐渐冲淡。
我们用网络逃避生活,可是他妈的生活 ,无处可逃
炫舞确实是第一个将这缓冲带做到完备的游戏,十年前我们见证过许多在网吧发生的爱情故事,昏暗角落烟雾缭绕,伴着脚汗味儿和谁羞红的脸蛋,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如今线上社交方式越发多样化,人们的选择太多,每个游戏应用里都可以平均分配一个伴侣,这更有趣还是更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