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八个字是一种古代的文学隐喻,见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一回:
文中写到,曹操带兵路过上虞,看到当地的曹娥碑上刻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问他人后得知乃东汉文学大家蔡邕所提,一时不明其中的意思。环顾众人,所有人中唯有杨修说已知其意。
曹操说:汝休言,容吾思之。等想出来后,曹操才问杨修其中的意思。杨修解读这是隐喻,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从此,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典故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
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
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注:“辞”是
“辞”的繁体字,“辤”“辞”是异体字),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
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