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容形式不同:
骈文是由两句对仗的句子构成的,每个句子都有五个字或七个字,常常用在古代的文言文中,形式讲究对仗和韵律。赋则是一种细致入微地描写一定主题的文体,常常用来写夸赞、美颂、悲痛等抒情作品,形式比较自由。
2. 用途不同:
骈文多用于古代的文言文中,例如《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中有大量的骈文。而赋则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例如《离*》、《陶渊明集》等作品都是以赋的形式呈现的。
3. 创作要求不同:
写骈文的创作者需要特别重视对仗和韵律,尽可能地将反复训练出的韵律和平衡发挥到极致。而写赋的创作者则需要更关注创作的主题和情感,要写得感情真挚、形象生动,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含义不同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赋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2、特点不同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之辩。
赋文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扩展资料: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