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供需双方要有共同合作的目标,确立一种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同时由利益分配、激励机制作为保障。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将制造资源计划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II,MRP-II)系统应用于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将配送需求计划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 Planning,DRP)系统应用于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应该把两种资源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快速响应 (Quick Re-sponse,QR)系统也是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该系统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有效缩短了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用户过程的时间。
4)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了联系供应商和用户的作用,是它们之间的桥梁纽带,为企业带来很多好处:一是使供应与需求双方都取消了各自独立的库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得到了增强;二是面向协调中心的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建立解决了供应链用户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偏低等问题[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