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山的覆盖量
袖肥的确定
袖肥的大小,首先要考虑手臂能进出袖子,一般情况下其最小量要保证袖肥在罩住上臂围最大位置(即上臂向前后方突出的前腋点、后腋点的最大处)的前后至少有1cm左右的空隙,将袖子展开成平面后在上臂围最大处需增加4~5cm的量。若考虑活动的机能性,袖肥的量还要适当地增加。(见下图)

上臂最大围与袖宽的关系
袖山的吃势
因为袖子是与衣片连接而遮盖住肩部和上肢,故衣片的袖降尺寸与袖子的袖山曲线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情况是袖片的袖山曲线大于衣片的袖窿曲线,两者之差即为吃势。一般情况下,袖子上部覆曲面构成的面积大时,吃势要大;相反,吃势要小。即便是覆曲面没有,只要是袖子的缝份倒向袖片的缝制方法,都要根据面料的厚度及面料的外围重叠情况,适当加长袖山的曲线。下图为三种不同角度的端袖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A状态的吃势最大,B状态的吃势次之,C状态的吃势最少。基本袖片的吃势为B状态的情况。

装袖位置、角度和吃势的关系
袖口线
人体上肢自然下垂时,上臂几乎呈垂直状态,而前臂几乎都朝向前方,见下图1。手臂自然前倾而袖口要保持水平状态,会因前袖口过长而产生障碍。因此必须使前袖口短1~l.5cm,从而形成前袖宽的中点最短,后袖宽的中点最长,见下图2。

图1:上臂自然下垂时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