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文人画特点移形写神(文人画为什么有重意轻形)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0-28 21:55:0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创新的精神和师造化的重要已谈得不少,“师前人”的意义究竟何在?在谢赫的《六法论》中,“传移模写”列最后一法。所以历来一般认为:这不过指临摹前人的作品,是一种学习或复制前人作品的手段。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六法》中说:

“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然今之画人,精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

他看到这一法列在最后,也只好姑且同意是“画家末事”。但下面紧接着的几句,又似乎说这一法很重要。“今之画人”就因为这一方面有欠缺,就功力很差,所画的东西不能算画(“岂曰画也”)。这种矛盾,我们在一千几百年以后很难准确推测。但张彦远在《论六法》中又说过:“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他是一位出身于官僚家庭的大收藏家,看到的前人优秀作品一定很多,从谈骨法用笔那一段,也可以看出他对所谓“骨气”十分重视,乃至超过“移形”。因此,如果“传移模写”仅仅是描摹表面的形象,在《六法》中自最不重要。

至于谢赫本人,是一位肖像画家。历代的民间职业画家,也常用“传神”、“写真”来代替肖像画。在许多文献中,还有“传画”、“模写”、“移画”、“仿作”等名词。即如上引张彦远的一段评论,在各种传世版本里,或作“传模移写”,或作“传移模写”。所以这一名词的涵义和界限很难确定,但主要是指临摹、学习前人的作品应无甚问题。这一手段对古代肖像画及人物画家极其重要,而谢赫仍把它列在最后,而突出“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等,也十分难得。我们再看稍晚的画家对学习前人作品的态度:

“夫欲传(究)古人之糟粕,达前贤之阃奥,未有不学而自能也,信斯言也。凡学者宜先执一家之体法,学之成就,方可变易为已格斯可矣。噫!源远者流长,表端者影正,则学造乎妙艺,尽乎精粹。盖有本者亦若是而已。”(宋·韩拙《山水纯全集》)。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墨纤细,傅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元·赵孟頫)

“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韩拙以为要认识什么是古人的糟粕,而继承优秀的传统,不通过向前人学习是不可能的。要从学一家入手,有了成绩,才能发展成自己的风格。“源远者流长”是指要学得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还要选择好的师表,取其精粹,才能“造乎妙艺”,也可见根本的重要。他把艺术的传统当作本源,必须在此基础上发展。在中国画演进的历史长河中,这一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人画特点移形写神,文人画为什么有重意轻形(5)

到元代的赵子昂,强调“作画贵有古意”,并认为他自己的画就是如此。实际上他的青绿人物画虽继承了唐代和北宋的一些技法传统,也有一些新创造(如重彩与淡彩相结合)。他一再鼓吹“古意”,可能因为他本是宋皇朝的后裔,但已在元朝做了官,当然不便直接继承南宋的画风。王麓台、秦祖永等许多文人画家,他们把“师古”的重要性以夜行的烛光相比,倒是很鲜明易解。可是对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推陈出新?并没有多加注意。这也反映了清代虽有大量的文人画家,但大多满足于临摹古人,闭门造车风气的盛行。当然在明、清两代,也有不少文人画家对于如何向前人学习,提出过一些宝贵意见:

“米元章谓:‘书可临可摹,画可临不可摹。’盖临得势,摹得形。画但得形,则沦于匠事,其道尽失矣。”(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给,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明·沈颢《画麈》)。

“古人之画,皆成我之画。有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之叹矣!故临古总要体裁中度,用古人之规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径。诀曰:‘落笔要旧,景界要新。’何患不脱古人窠臼也。”(清·唐岱《绘事发微》)。

“临摹即六法中之传模,但须得古人用意处,乃为不误。否则与塾童印本何异。夫圣人之言,贤人述之而固矣;贤人之言,庸人述之而谬矣。一摹再摹,瘦者渐肥,曲者已直,摹至数十遍,全非本来面目。此皆不求生理,于画法未明之故也。能脱手落稿,杼轴予怀者,方许临摹,临摹亦岂易言哉!”(清·邹一桂《小山画谱》)

“作画须要师古人,博览诸家,然后专宗一二家。临摹观玩,熟习之久,自能另出手眼,不为前人蹊径所拘。古人意在笔先之妙,学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更从无笔无墨处参法度,从有笔有墨处参神理,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矣!”(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李日华重复米元章的看法,以为绘画只能对临(就是把原画另放,看着它学画,不一定完全画得一样,)才能够得“势”,就是学习到原作的整体气势。如果去摹(覆盖在原作上依样葫芦地描画,或用其他方法仿作),就只能得形,没有生气,成为工匠的复制品。沈颢更进一步,以为临摹学习前人的作品,重在“神会”,要做到又像又不像,求情趣、风格上的相似,才算高明。

唐岱谈临摹的体会,首先要和古人感情上相通,仿佛要临摹的作品就是自己的作品,然后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学其精华,才能“脱古人窠臼”,创新境界。邹一桂也强调要“得古人用意处”,而不能简单、机械地模仿。秦祖永则说得比较全面,可在博览诸家之后,再对一两家作深入的钻研。临摹与观赏相结合,以理解、掌握古人作品的法度、神理等奥妙之处,“自能另出手眼”。这既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大体说明了从继承到创新的过程。当然,在这一问题上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或补充:

“学画者必须临摹,犹学文之必揣摩传作,能于精神意象之间,如我意之所欲出,方为学之有获。若但求其形似,何异抄袭前文以为已文也。……若但株守一家而规摹之,久之必生一种习气,甚或至于不可向迩。苟能知其弊之不可长,于是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袭不蹈,而天然之彀,可以揆古人而同符,即可以传后世而无愧,而后成其为我而立门户矣。……使其专肖一家,岂锺繇以后复有锺繇、羲之之后复有羲之哉?即或有之,正所谓奴书而已矣!书画一道,即此可以推矣。”(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果其食古既化,万变自溢于寸心;下笔天成,一息可通乎千古。”(同上)

“临古人画,须先对之详审细玩,使蹊径及用笔、用墨、用意皆存胸中,则自然奔赴腕下。下笔可不必再观,观亦不能得其神意之妙矣。”(清·钱杜《松壶画忆》)

“善画者,能与古人合,复能与古人离,会而通之。”(清·恽秉怡序盛大士《谿山卧游录》)

“就其性情、品概、师承、家法,各于近者而有得焉。得其工者至能品,得其化者至神品,得其超者至逸品。后之人往往赝前人作,其画可赝,其至处不可赝也。”(同上)

“古人固须取法,亦须择善而从。其有不近情理之处,尽可改变。盖其偶疎忽者,不必盲从,亦不必以此而抹*一切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现代·陈衡恪)

如沈宗骞以为如果株守一家,容易成一种“习气”,应“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很自然地自成一家。如果王羲之以后又产生一个同样的王羲之,不过是“奴书”!他要求食古而化,做到“下笔天成,一息可通乎千古”!钱杜主张先对前人佳作用心观摹,深入理解而不必对临。恽秉怡认为学古人要能合能离,得其精髓。凡临摹或作假画者,终不能得其微妙之处。现代的陈衡恪谈到向传统学习须“择善而从”,应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心体会,弃其糟粕,不必盲从。

文人画特点移形写神,文人画为什么有重意轻形(6)

关于继承传统这一问题,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在艺术领域凡较抽象者如音乐、书法,自须以前人的作品为范。由浅入深,由学一家而至其他流派,智者渐能独创,一般亦能得延续传统之美,持民族文化于不堕,至盛世则更加发扬。造型艺术则稍有不同,其表现对象为客观实体,学者除重视表现技巧(亦即形式美的掌握)外,表现的对象千变万化,社会、大自然万物均在不断演变。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审美观亦在演变并各有不同,所以在精研传统技法的同时,必须“行万里路”,深入观察、理解拟表现的题材之形象及精神上的特质。历代优秀的画家和理论家的要求也是如此。创新的目的是要“创新”、“得神”,但手段上既要学习优秀传统技法,又要观察理解表现对象,二者缺一不可。

其学习步骤:传统习惯是先临摹前人,学表现技法(与音乐、戏剧、书法等相同),再深入观察研究客观对象,融会贯通,而有所独创。元代以后的许多文人画家,他们以临摹前人为满足,必然丧失朝气及创造精神,乃至谬误、平庸,沾污了传统美术的光辉和卓越成就。然而自19世纪晚期以来,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学者甚多,其步骤从写生入手,至高级阶段一般亦常以“写生即创作”。描绘光的变化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各时期又产生各种流派,从极重视“形”到完全放弃“形似”而追求绝对抽象。这与中国画所要求的“不似之似”,使作者的个性、情感、表现对象的精神生命及灵变的技法形式融为一体异与其趣。

近现代以来,中国绘画界涌现了一批从笔墨技法、风格形式到题材内容上进行了成功创新的画家,我们可能看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他们每一位对绘画技法都有深入的掌握,对传统绘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正是基于他们的这些认识、掌握与理解,才产生了日后在创作上的成功创新。这些创新也是时代变迁,社会生活进步,公众审美需求逐步变化,加上艺术家勤于思考,大胆尝试和反复实践而渐趋成熟、完善的,而不是凭空想象或短时间即可创造出来。这些艺术家的优秀之作还与他们的个人修养和审美高下有关,并非“新即好”。

中西绘画因不同的哲学思维、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审美习惯、不同的社会条件而各具特色,不分析各别之精华与糟粕,盲目舍已从人,已为当代许多优秀画家所不取。故重温传统画论之嘉言,稍加评解,以追求艺术创造之真精神。

文人画特点移形写神,文人画为什么有重意轻形(7)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坟墓塌陷有什么预兆(乡下坟墓设计图片新的)

坟墓塌陷有什么预兆(乡下坟墓设计图片新的)

我国人的传统习惯,人死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土葬,以“入土为安”为主要丧葬形式,但排除一些少数的民族,不是实行土葬,而是实行天...

2023-10-28 21:53:47查看全文 >>

坟墓的位置有裂缝好吗

坟墓的位置有裂缝好吗

1、要有阳光穿上挺显瘦藏肉滴~外出的时候。松紧收腰。回来能吃好长时间。结婚以后。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以及茶多酚属于抗氧...

2023-10-28 21:45:34查看全文 >>

坟出个窟窿预示什么(坟墓上有大洞有什么预兆)

坟出个窟窿预示什么(坟墓上有大洞有什么预兆)

说起俗语,其实小农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因为爷爷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经常带领着他的大哥小弟对农村的古往今来进行探讨,爷爷...

2023-10-28 21:58:13查看全文 >>

坟墓上出现裂缝怎么办(下雨后坟墓有裂缝怎么办)

坟墓上出现裂缝怎么办(下雨后坟墓有裂缝怎么办)

来看看热心的市民向我们反映了哪些问题。 一.柳林的王先生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他在办理居民医保转职工医保的过程中,发现无法...

2023-10-28 21:47:54查看全文 >>

坟墓中间裂开是什么征兆(坟墓地面开裂有何暗示)

坟墓中间裂开是什么征兆(坟墓地面开裂有何暗示)

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有道理吗?在以前那个年代人过世后只是简单的放进棺材然后埋到土里,接着用土覆盖...

2023-10-28 22:25:43查看全文 >>

山水画为什么要以形写神(为什么说山水画欣赏是复杂的过程)

山水画为什么要以形写神(为什么说山水画欣赏是复杂的过程)

国画“以意运法”,主要强调以形写神,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我们传统的国画认知中,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山水画技法的?也可...

2023-10-28 22:30:47查看全文 >>

室内门门套安装注意事项(门套的安装)

室内门门套安装注意事项(门套的安装)

在选购室内门的时候,门套一般是搭配组合的。当然,也有装修小白表示疑惑,门套一定要装吗?01、什么是门套?门套是建筑装潢上...

2023-10-28 22:33:10查看全文 >>

怎样安装套装门最快(怎样安装套装门)

怎样安装套装门最快(怎样安装套装门)

今天向大家介绍在定制一套新材料门前,如何先测量门洞尺寸第一步我们先测量门洞的宽度,测量的起点是左侧门垛到右侧门垛,门洞的...

2023-10-28 22:25:53查看全文 >>

门套边只留了3公分够吗(门和门套详细尺寸)

门套边只留了3公分够吗(门和门套详细尺寸)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门套做小的情况?不得不说有的师傅真的很没责任心,干活马虎不说,我还是头次见门套和瓷砖之间留这么大缝隙的,...

2023-10-28 21:59:26查看全文 >>

门套和门的安装顺序(门套及门安装全过程)

门套和门的安装顺序(门套及门安装全过程)

我们都知道装修时是需要按照顺序来施工的。有些施工步骤如果做反了甚至要返工重做真的很麻烦。而说到装修顺序,其中有一个问题困...

2023-10-28 21:58:4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