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连接和弱连接是由社会学家马克· 格兰诺维特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强关系连接是一种稳定、深厚的社会关系,弱关系连接则是一种灵活、广泛的社会关系。而弱连接社交媒体具有社交线索稀疏、利益相关性弱、交流异步性、身份匿名化等特点。
在“强连接社交”中
可能会带来的疲惫感和压力感
让“弱连接社交”逐渐火遍全网
“万人如海一身藏”
momo把自己隐于角落
沉入茫茫网海
追求“泯然众人矣”的效果
无论出于“防搜”目的,希望免于被打扰
还是安于静默,不希望被聚焦
都是网友的正当诉求,值得被理解
就像网友不希望在社交平台上被推送
“可能认识的人”一样
就像网友爱开“小号”、爱开“小分组”
爱在微博等平台吐槽一样
都是在追求一种“弱连接”社交
隐身而不退场
勇敢表达自我
当我们厌倦了戴着面具维护交际
害怕了高强度的“强连接社交”
又想避免暴露真实的身份
该如何既做到“弱连接”社交
又做到“隐而不退”呢?
微信朋友圈的四种功能
“仅三天可见”
“标签分组可见”
设置“私密”
关闭“入口”
代表着当代年轻人
“隐身而不退场”的四大典型实践
体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
公开呈现与私人空间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