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魔术师的礼帽(……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第一章中,哲学的终极三问中的两问“你是谁?”“世界(你)从何而来?”把苏菲搞得晕头转向,使得她在学校很难专心听课,而且放学回家时她也无心与她的好朋友乔安一起玩。这让乔安感到奇怪而且有点不满。
“人是什么?”或“世界是什么,又何以会存在?”虽然苏菲觉得思考这些问题很累人,但是她变得异常好奇。于是作者在第二章就顺理成章地给苏菲“上”哲学课程了,因为苏菲在信箱里发现一个大信封,背面写着“哲学课程。请小心轻放。”苏菲迫不及待地跑进后面的园子里,躲进她的密洞,拆开信封开始读信。
第一节课(第一封信):哲学是什么?
人的嗜好各有不同。可是,天底下有没有一件事是每一个人都关切的——无论他们是谁或住在何处?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当我们生活的基本需求,比如食物、温暖、他人的陪伴等,都得到满足后,是否还有些东西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呢?哲学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
哲学家追寻真理的过程很像是一部侦探小说。有些“案件”(问题)很可能永远无法查出真相。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
……
苏菲读着信(第一课),她读得累极了。
是谁捎来这封信?不可能是那位寄生日卡给席德的人,因为卡片上有邮票,还有邮戳。但是这封信与前面的两封信一样,是由“某人”亲自投进信箱的。
苏菲回到园子里,跑到信箱旁,又有一个棕色信封等着她了。
第二节课:奇怪的生物
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
婴儿有好奇心。不过当他们慢慢成长时,这种好奇心似乎也逐渐减少。为什么?
小孩子学会说话以后,每一次看见狗,便会抬头说:“汪!汪!”而且兴奋得手舞足蹈。而我们这些成年人似乎见多识广,会觉得小孩子的行为大惊小怪。
可是,当小孩子见过小狗数百次之后,他也就不再兴奋了。慢慢地,他也习惯这个世界了。
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我们很快习惯了世上的一切。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如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哲学家们所需要的能力)。
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大多数成年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这正是哲学家们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哲学家们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读完两封信(“上了两节课”),苏菲感到非常震惊,过去她从未如此努力思考过。她试着开始做功课,但是她静不下心,满脑子想的都是她刚刚读的信。
苏菲开始问一些让她妈妈感到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例如:“妈,我们居然有生命……”
苏菲妈妈一方面疑惑苏菲是不是哪里出毛病了,一方面不以为然。
从她妈妈身上,苏菲终于明白了哲学家说得没错。
大人们总是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并且就此让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
难道不是吗?又有多少人不是被生活慢慢磨平了棱角?
多少人终其一生,不曾想过“我是谁?”“我从何而来?”
可是,要是想这些问题,我们会不会也像苏菲一样感觉到累极了也找不到答案?
我们到底是想这些问题好呢?还是不去想为好?
且待下回分享。
(我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心理陪伴师。我已坚持早起阅读880多天。想一起早起阅读打卡的伙伴们,欢迎给我留言。让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