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文档 >

儒林外史社会意义(儒林外史的意义)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6-24 16:43:49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同时在一些人物刻画及故事情节中,也讽刺了当时时代背景下各个阶层的人们崇尚权贵、阿谀奉承的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深刻的故事线是周进的人生经历,他由于考科举一直不顺利,导致人们经常把他当做笑料,受尽了冷眼与捉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科举考试,然而在周进年过六十却连一个秀才都没中的情况下,面对身边人的嘲笑与冷眼他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些冷眼与嘲笑,映射的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气,崇尚权贵、阿谀奉承、歧视弱者。

虽然《儒林外史》在很大程度上讽刺了当时不正当的社会风气、人性的丑陋以及百姓心中的封建愚昧,但是在关于周进的故事情节中也描绘了一些有血有肉、乐于助人的善举,他们像是黑暗里的一点点光明,像是久旱大地上的一点点雨露,虽然微不足道,却能让受尽苦难与曲折的人们看到希望。

儒林外史社会意义,儒林外史的意义(1)

一、周进仕途的不第,映射出读书人阶级的畸形

对于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科举考试,一旦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那就会受人敬仰,顶礼膜拜,不论认识不认识的,都会高看你一眼;而倘若屡次不第,那就会被人看不起,受人冷眼与嘲笑。很不幸,《儒林外史》里的周进,就是那一个屡次不第的人。

成化年间,山东省汶上县有个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年过六十,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一辈子,却连个秀才也没能考中,可以说是命途多舛。后来,衙门里的顾老相公请他到家里教书,没成想仅仅在第三个年头,顾老相公家的小儿子就考中了秀才。但是这件事并没有改变人们对周进的看法,因为有句话形容读书人叫:“穷酸秀才,穷酸秀才。”

此时的周进,即便教出来了考上秀才的学生,但只要他自己不中秀才,那他就永远不是高人一等的读书人,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处境会越来越尴尬。因为按照当时读书人的论资排辈,他们不按年龄来排,而是按照中不中秀才和中秀才的时间来排序。这一尴尬局面,在周进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中,被完美的体现出来。

在汶上县有一个村叫薛家集,薛家集的人摆了一桌酒席,宴请周进来村上给孩们教书。当天,周进穿着一件破了袖子的旧衣服,戴着一顶旧毡帽,他一脸黑瘦面皮和花白胡子走到薛家集。当时人们听见外面狗叫,知道是周进到了,于是众人纷纷起身迎接。然而有一个人却在座位上纹丝未动,直到大家把周进迎进了屋,他才缓缓起身和周进相见。这人叫梅玖,与周进的学生顾小相公那年同时中的秀才,今天他是来做陪客的。

周进进屋后,便问大家:“此位相公是谁?”众人说道:“这是我们集上在庠的梅相公。”周进听罢,连忙谦让,怎么也不敢接受梅玖的作揖。于是众人就劝:“论年纪,您是最长,就请先生别再推让了。”结果一旁的梅玖,当即就回过头来同大家解释:“众位是不知道我们学校的规矩,老友是从来不同小友序齿的。”此话一出,大家就听出来了,梅玖这是在故意挖苦周进。

“序齿”的含义,指的是按年龄排序大小。而梅玖向众人说他们学校的规矩,老友从来不同小友序齿,其实言外之意就是在挖苦周进。因为按照当时的说法,无论你年龄再大,只要不中秀才,那么你在学院里就是一个小友,而中秀才的,无论年龄再小,童生们也得喊他们一声老友。

换句话说,别看你周进六十多岁了,但是你只要没有中秀才,那么你在我这个年轻人面前就是一个小友,而梅玖当时豪不留情面的直接说破,目的就是让六十多岁的周进在众人面前难堪,嘲讽他一直屡次不第。对此,周进并没有恼,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麻木了,再或者是无可奈何。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读书人的阶层是畸形的。他们身份的高贵,不以才华与学识来体现,不以胸襟与气度来衡量,只以是否考中来评判,中了便是人中龙凤,不中就是下里巴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倘若一直不中,那么迎来的嘲讽将会愈演愈烈。

在当时社会阶层的畸形现状下,那些侥幸中了秀才的人,他们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同样是处于畸形的。因为中第之前,他们都处于压抑之中,在中第之后,他们压抑的内心终于得到了释放,一部分人当中自然而然的,便会产生出高人一等的高傲之心,然后将带着嘲讽的矛头指向身后未中的人。

儒林外史社会意义,儒林外史的意义(2)

那天在薛家集的饭桌上,摆满了猪头肉、公鸡、鲤鱼、鸭子、肝、肠之类。然而饭菜吃到一半,大家却发现那坐在首席的周进从开始到现在,连一筷子也不曾动。于是主事人申祥甫问道:“今日先生为什么不动筷,难道是饭菜不合口,故意怪罪我们吗?”说着就拣好的递过去。周进拦住道:“实不相瞒,当初母亲病重,我在观音菩萨那里许下诺言,今后只吃素饭,如今已经吃过十几年了。”

坐在二席的梅玖听完,就笑着说:“我想起一个笑话,我听我城里的案伯顾老相公说,有个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鳃,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念完诗,梅玖又阴阳怪气的说:“像我周兄长这样大才,呆是不呆的。秀才,那也指日就是。但是这吃长斋,胡须满鳃,竟被说个正着!”说罢,梅玖便哈哈大笑,而众人也同着梅玖笑了起来。反观一旁的周进,脸色变了变,尴尬的有些笑,可却又好像没笑。因为周进知道,梅玖口中的笑话,其实就是自己。

《儒林外史》中关于梅玖不停的嘲笑周进,这其实只是当时社会上大部分读书人的一个缩影,由于世人崇尚科举,崇尚名利,使得读书人的思想逐渐扭曲,他们追逐的不再是文化知识,而是科举制度下的赋予的功名利禄;慢慢的,考中的人开始走向权力与虚荣中心,而那些不幸未考中的人则是在僵化的教条下麻木思想,碌碌终日。以至后来读书人的阶层开始慢慢走向畸形

儒林外史社会意义,儒林外史的意义(3)

二、长时间的压抑,读书人把希望逐步寄托于封建迷信

由于古代科举考试通过率低,再加上社会上不被认可的舆论压力,那些屡次不第的读书人在多次燃起希望后又转变成失望的背景下,他们将屡次不第的原因,不在归结为是自己的才华不够,自己知识的不足,而是转向了运气不好,封建迷信,转向了鬼神。他们认定自己不能成功的结症,在于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他们这一思想的转变,从周进的下一次经历上就可以看出

那日饭毕,周进收了定金后就住在观音庵里给孩子们教书。那些孩子,天生笨拙,性子顽皮,个个笨得像蠢牛一般,只要周进一时看不住,他们就溜出去打闹,使得周进只得按住性子,悉心教导。不觉间,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两个月。

这天周进吃过午饭天上飘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不一会从远处的河流上游划过一只船来,并且走下一群人来观音庵避雨。为首的一位,头戴方巾,身穿华贵衣服,约有三十多岁的年纪。观音庵里的和尚见到,连忙出来施礼,并给周进介绍:“这是王大爷,前科新中的举人,周先生你先陪坐着,我去拿茶。”那王举人也不谦让,随意坐了下来,问罢周进的姓名,道了句知道,便开始闲聊起来。

周进说:“王老先生的朱卷,晚生是熟读过的,尤其是后面两段,尤其精妙。”王举人谦让说:“后面两段,其实并不是我写的。”周进疑惑的问:“王老先生过谦了,那两段不是您做的,又能是谁做的呢?”王举人说:“那两段不是我做的,也不是人做的。说来也奇,那天头场初九日,天色将晚,我连第一篇文章还不曾做完,于是心里疑惑,平时我下笔最快,今天怎么迟了呢?正想着,困意来袭,我竟打了个盹,你猜后来怎么着?”周进答:“晚生不知。”王举人接着说:“那天我刚闭上眼,就见到五个青脸的人跳进号来,中间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支大笔往我头上点了点,随即,又有一个带着纱帽,穿着红袍金带的人进来,拍了拍我说:王公请起!当时把我吓了一跳,通身冷汗,再等我醒转过来,不自觉的就拿起笔下意识的写出来后面两段,可见贡院里是有鬼神的。”

从上的对话来看,一方面是当时读书人的社会等级是深入到骨子里的。如果说梅玖只是仗着自己秀才的身份嘲笑了一下周进,那么周进在见到更高一级的举人后,言辞方面都尽显地位的区别,比如周进喊王举人称呼叫“王老先生”,而称呼自己则是“晚生”,而实际上周进已经六十多岁,王举人不过三十,但是他们谈话之间却是没有一点因称呼的怪异而感到别扭。可见当时这种现象很是普遍。

另一方面,周进在和王举人讨论科举考试的话题时,谈到王举人中榜试卷的后两段,王举人的回答很自然的开始神秘起来,说后两段不是自己答的,而是做了一个梦,梦到有几个奇怪的小人叫醒自己,然后帮自己写出来的。对于王举人的这个经历,其实真假旁人无从得知,但王举人毕竟中榜了,而面对一个连秀才都不曾中的周进来说,他只能选择相信。

王举人通过这样的叙述,第一显示了王举人身边有神人相助,显得自己更加高大神秘,而周进这样一听,则对于自己未中秀才的结果,也会适当的释怀,原因是自己可能是没有贵人相助。然而这样的谈话是有问题的,因为讨论完王举人中榜的试卷后,周进对于王举人如何答题才能够中榜的信息是一点也没有学到,听见的只是迷信

由此可见,《儒林外史》在这一故事情节中,是在暗暗讽刺当时读书人的学习氛围,他们平日交流的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封建迷信,即便真有想交流一下知识的,也会因为交流对象的问题而转向鬼神。以至在后来,他们越说越离谱,导致自己都不在相信。比如周进与王举人接下来的对话

儒林外史社会意义,儒林外史的意义(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儒林外史的地位和价值(儒林外史的作品地位)

儒林外史的地位和价值(儒林外史的作品地位)

壹读《儒林外史》特别需要强调思辨读《儒林外史》为什么特别需要强调思辨?出发点有二:一、阅读的价值阅读是一个文本、作者、我...

2023-06-24 16:02:36查看全文 >>

儒林外史价值意义(儒林外史的地位价值)

儒林外史价值意义(儒林外史的地位价值)

作者:洪均(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作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之作,《儒林外史》素以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著称于...

2023-06-24 16:00:30查看全文 >>

儒林外史的地位价值(儒林外史的价值和意义)

儒林外史的地位价值(儒林外史的价值和意义)

南开大学的宁宗一教授曾在《寂寞的吴敬梓——鲁迅“伟大也要有人懂”心解》中说,除了《儒林外史》,“再没有其他作品能更使鲁迅...

2023-06-24 16:02:05查看全文 >>

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翻译英文)

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翻译英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清代焦秉贞作《孔子圣迹图》之《在陈绝粮》。孔门师徒一行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得爬不起来...

2023-06-24 16:19:25查看全文 >>

论语十二章全文注音完整版(论语十二则原文译文)

论语十二章全文注音完整版(论语十二则原文译文)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

2023-06-24 15:58:43查看全文 >>

儒林外史对个人的影响(一些名人对儒林外史的评价)

儒林外史对个人的影响(一些名人对儒林外史的评价)

跨越历史风尘,品读古代小说,看透人生百态。古代文学就像一叶孤舟,载着我们一点点在岁月的长河里漂浮。让人内心平静,又觉得有...

2023-06-24 16:42:44查看全文 >>

儒林外史对人们的影响(儒林外史能给青少年带来什么感受)

儒林外史对人们的影响(儒林外史能给青少年带来什么感受)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夕成名天下知《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前所未有的火力猛轰明清的...

2023-06-24 15:57:53查看全文 >>

儒林外史的八大重要性(儒林外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儒林外史的八大重要性(儒林外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系列之一知识清单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系列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知识清单”、“情节人物”、“跟踪训...

2023-06-24 16:13:48查看全文 >>

儒林外史给人们带来的反思(儒林外史带给我的认知和感受)

儒林外史给人们带来的反思(儒林外史带给我的认知和感受)

“做官怕不是光宗耀祖的事”这句话是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里开篇王冕老母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并要儿子终身不得为官。《儒林...

2023-06-24 16:40:04查看全文 >>

贝奥武夫的故事简述英文版(贝奥武夫简介英文200字)

贝奥武夫的故事简述英文版(贝奥武夫简介英文200字)

今天是2023年的4月5日。在清明节的特殊日子里,我们专门来探讨一下英语名著《贝奥武夫》。凡是英语专业的学习者都会学到这...

2023-06-24 16:02:3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