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文档 >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什么意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啥意思)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4-01-04 20:58:4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原文】项王闻之,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泗水,死者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楚亦使人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翻译】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即命令众将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则亲领精兵三万人南进,从鲁地出胡陵,抵达萧地。清晨,楚军从萧地袭击汉军,向东直打到彭城,至中午时分,大败汉军。汉军将士都纷纷奔逃,相跟着涌入水、泗水,死了十几万人。这时汉军士兵全往南向山里逃去。楚军又穷追不舍,尾随到灵壁东面的瞧水边上。汉军仓皇退却,被楚军挤迫,十多万士兵全部落入睢水,致使河水都阻塞得流不动了。楚军将汉王重重包围起来。这时恰巧大风从西北刮起,风势摧枯拉朽,墙倒屋塌,飞沙走石,地暗天昏,迎头卷向楚军,楚军被吹得阵脚大乱,零落奔逃。汉王因此才得以偕同几十骑人趁乱溜走。汉王想经过沛去接取家眷,而楚国也派人到沛去掳掠汉王的家眷。家眷们于是都狼狈逃散,没能与汉王见面。

【解析】项羽为什么要等彭城被攻破后再反攻?首先,项羽没料到刘邦那么快攻克魏韩故地,到达西楚。项羽攻打齐国是正月,三月刘邦就攻克了魏国和殷国。第二,敌强我弱,刘邦联军有五十六万人,预计项羽总共13万人,带了10万人攻打齐国,其中精兵3万。如果项羽全军都在西楚,有城防地利优势;而刘邦联军人心不齐,军令难以统一;诸侯对项羽存畏惧心理,战斗力不强。项羽还有机会守住,最不济也会选择诱敌深入,固守待援。但现在要从齐国回援楚国,既没有城防地利,还要以劳攻逸,就是下策了。因而,项羽要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反攻,这个时机就是刘邦联军攻克彭城,以为获取了胜利成为了骄兵,同时又立足未稳。

刘邦入彭城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真的如此得意忘形么?刘邦好色是众所周知的,沉迷于虞姬是有可能的。但肯定会布置兵力防卫项羽回师。也就是樊哙军守在前沿阵地。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什么意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啥意思(1)

项羽的策略是: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这是常规做法,一方面迷惑敌人,一方面长途奔袭需要速战速决,兵在精不在多),绕开樊哙主力,由鲁地击破樊哙边缘部队后,即在胡陵至萧县采取包围闪击。萧县是刘邦进攻彭城的进攻线路,因而也是刘邦的退路。攻破萧县,相当于断了刘邦军的粮草与退路,刘邦联军军心大乱。

萧县东南有刘邦兵数营扎住。项羽军夜间抵达,早晨开始进攻,攻破萧县刘邦军队并追击到彭城。刘邦军出城与项羽骑兵对战,这里刘邦应该没有派全部兵力出战,毕竟对方只有三万人,估计最多出了20万人。由于联军指挥不统一,军心大乱导致战斗力大减,到中午被项羽军击溃了。汉军随后逃向谷水、泗水,被*的有十几万人。于是,彭城剩下的二十几万汉军就向南线逃跑,因为萧县被楚军占领,只能向南逃回关中。楚军继续追击,在灵璧东面的睢水上。汉军被逼无路,只能跳进睢水。

围汉王三匝。会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这只怕是为了神话刘邦。就是刘邦趁乱带着少数人马逃走了。

刘邦经此大败却能逃脱确实是运气,一旦被俘虏,楚汉争霸也就落下帷幕了。这一次失败也是因为韩信不在身边,缺乏与项羽匹敌的军事家。张良虽然善谋略,终归不善军事。但是,刘邦只有少数人马,项羽要是亲自带兵马并下重赏去追,会追不到么?恐怕项羽这时候回彭城安慰虞姬去了。所以才有名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什么意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啥意思(2)

【原文】汉王道逢孝惠、鲁元公主,载以行。楚骑追之,汉王急,推堕二子车下。滕公为太仆,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今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故徐行。汉王怒,欲斩之者十余;滕公卒保护,脱二子。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不相遇,反遇楚军;楚军与归,项王常置军中为质。

【翻译】汉王在途中遇到他的嫡长子后来的孝惠帝刘盈和长女鲁元公主,就用车载着他们一起走。楚军骑兵疾追过来,汉王慌急,把两个孩子推下车去。滕公夏侯婴任掌管车马的太仆,他总要下车把两个孩子收载起来,这样做了三次,于是滕公说道:“现在尽管情势紧急,车子也不可赶得太快,怎么能抛下孩子啊!”所以就慢慢地行走。汉王很是恼火,有十多次想*掉滕公。这样,滕公终于保护着两个孩子脱离了险境。审食其随太公、吕后从小路寻找汉王,没遇见汉王,反而碰上了楚军。楚军就将他们一起带回,项羽便经常把他们安置在军营中作人质。

【解析】刘邦的家眷在战乱中逃散了,路上遇到了长子长女。因为楚军骑兵追击速度很快,刘邦担心影响逃亡速度,就把两个孩子赶下车去。是夏侯婴几次下车把孩子接上车,以致于刘邦连夏侯婴都想*了。最是无情帝王家,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过于重情重义、不爱惜自己生命利益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业的。

【原文】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诸侯皆背汉,复与楚。塞王欣、翟王翳亡降楚。

【翻译】此时,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为汉王领兵驻在下邑,汉王即走小路去投奔他,逐渐地收集到属下一些溃散的士兵。诸侯王于是又都背叛了汉王,重新去亲附楚王。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逃亡降楚。

【解析】刘邦联军人心不齐,结盟也是为了利益。在刘邦式微后又背叛了刘邦,甚至与楚国结盟。

【原文】田横进攻田假,假走楚,楚*之;横遂复定三齐之地。

【翻译】田横进攻田假,田假逃到楚国。楚国*掉了田假,田横于是重又平定了三齐的土地。

【解析】田假是项羽立的齐王,为什么*他?和陈平类似,因为没有能力,抗衡不了田横,被田横击败就被项羽*了?战败就处死,以后打不过敌人的岂不是都只能投敌了!而且有田假在,至少可以牵制田横。战败犯了错误可以惩罚,但绝对不能资助对手。能力不足那也是自己用人不当,没有配备合格的副手。大概率是项羽和田横达成了妥协,不能四面树敌。

【原文】汉王问群臣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翻译】汉王问群臣说:“我想舍弃函谷关以东地区作为封赏,你们看有谁可以与我共同建功立业呀?”张良道:“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的一员猛将,他同项王之间有些隔阂;另外彭越正联合齐王田荣在梁地起兵反楚。这两个人可以立即使用。再就是汉王您的将领中,唯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您要把关东的地方作为赏地,赏给这三个人,楚国即可以打败了!”

【解析】本段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反映了刘邦的坚韧,大败之后没有放弃乞降,而是在路上就思考如何才能击败项羽,并得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建立统一战线,用关东土地的利益换取同盟者。同时也反映了张良的识人之能,推荐了黥布、彭越与韩信三个人。放弃土地的话,就用来联合这三个人。

【原文】初,项王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往,遣将将军数千人行。汉之破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楚王由此怨布,楚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之击。

【翻译】当初,项羽攻打齐国时,曾征调九江国的兵力,九江王黥布以生病为借口不亲自前往,而是派将领率军几千人去跟随项羽。汉军攻破楚国彭城时,黥布又托病不去援助楚军。楚王项羽因此非常怨恨黥布,多次派使者去责备他,并要召见他。黥布愈加害怕,不敢前往。项羽因正在为北方齐、赵两国和西面汉国的反楚势力担忧,而能够亲附的只有黥布一人,且又器重他的才能,打算亲近他加以重用,所以才没有攻打他。

【解析】这段话解析了项羽与黥布为何生怨。黥布本来是项羽坐下第一猛将,项羽也分封黥布为九江王作为奖赏。但是,作为分封之主后,就有了自己的利益了。于是,在项羽攻打齐国时,黥布选择了保存实力。生病没问题,多派兵马也可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只是象征性派了几千人。当初刘邦带了一百多人投奔项梁,项梁都给了刘邦五千人马,五大夫将十人。由不得项羽不埋怨黥布。但是,这个时候项羽也做错了,居然多次派使者责备,让两人怨恨越来越深。如果是想逼黥布造反,找个理由攻打他也就罢了,实际是想依靠重用他。正确的做法是恩威并济。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容人之量。派个使者甚至名医给黥布看病,这是恩,是明面上的。由使者私下对黥布说,黥布只派几千人,项羽下面的人很不满,觉得项羽对黥布这么好,黥布却忘恩负义,向项羽进言,被项羽压下来了,这是恩也是威。

【原文】汉王自下邑徙军砀,遂至虞,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汉王曰:“孰能为我使九江,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随何曰:“臣请使之!”汉王使与二十人俱。

【翻译】汉王从下邑转移到砀地驻扎,随后到了虞,对身边的随行官员说:“像你们这样的人,没有够得上可以共商天下大事的!”谒者随何进言道:“不知陛下指的是什么?”汉王说:“有谁能为我出使九江王那里,让他起兵叛楚?只须把项羽拖住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十分有把握了。”随何便道:“我请求出使!”汉王就派他带领二十个人一同前往。

【解析】本段出自《史书·黥布列传》。刘邦需要出使黥布的人,却不知道派谁去好,就放出话来,身边没有可以共商天下大事的人,算是激将法。于是,随何自告奋勇出使,实现刘邦的一个战略:策反英布,拖住项羽几个月,给自己争取时机。

【原文】五月,汉王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汉军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

【翻译】五月,汉王抵达荥阳,诸路兵败溃散的队伍都会合到那里,萧何也征发关中不列入服役名册的老老少少,把他们全部送往荥阳,汉军于是重又士气大振。这时,楚军以彭城为据点,经常乘胜追逃逐败,与汉军在荥阳南面的京邑、索亭之间交战。

【解析】汉军战败,需要重新收拢逃散的人马抵抗楚军,否则不断后撤士气只会越来越低。荥阳城防坚固,当初吴广攻打荥阳许久都没能攻下,是很好的防御阵地。这个时候,楚军必须依赖人数优势获得信心,萧何把老人少年都派上战场。

【原文】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汉王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翻译】楚军来了许多骑兵,汉王于是就在军中挑选可以担当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过去秦军的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出任,汉王便打算授任他俩。李必、骆甲说:“我们原是秦朝的人,恐怕军中将士不信服我们,因此甘愿辅佐大王您身边善于骑射的将领。”汉王便任命灌婴为中大夫,任用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率骑兵在荥阳东面迎击楚军骑兵,大败楚军,楚军因此无法越过荥阳西进。汉王驻军荥阳,修筑甬道通向黄河,依靠它运取敖仓的粮食。

【解析】《战国策》有: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燕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也就是说,骑兵强大的有秦地、赵地和楚地。秦楚骑兵来自少数民族,赵武灵王又胡服骑射,楚国骑兵则来自越族。刘邦起义的地方处于水乡,没有越人,因而只能依靠秦人组建骑兵。楚军在追击,但没有名将率领,以致于楚国新组建的骑兵就打败了楚军,这是项羽的轻敌。

【原文】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翻译】周勃、灌婴等人对汉王说:“陈平虽然外表俊美如装饰帽子的秀玉,但腹中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他的嫂子私通;为魏王做事时因不能被容纳而逃走去投奔楚国;在楚依然得不到信用,就又逃奔来降汉。现在大王您却这么器重他,授给他很高的官职,命他来监督各部将领。我们获悉陈平接受将领们送的金钱,金钱给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较好的对待,金钱赠得少的人就会遭到极差的待遇。如此看来,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望大王您明察!”汉王于是对陈平有了猜疑,即召他的引荐人魏无知前来责问。魏无知说:“我推荐陈平时说的是他的才能,陛下现在所责问的是他的品行。如今若有人虽具有尾生、孝已那样守信义、重孝顺的品行,却无对决定胜负命运有所补益的才能,陛下又哪会有什么闲心去使用他啊!现今楚汉抗衡,我荐举腹怀奇谋异计的人,只是考虑他的计策是否确实对国家有利,至于私通嫂子、收取贿赂,又有什么值得去怀疑的呢!”汉王随即再召陈平来见,责问他说:“你事奉魏王意不相投,去事奉楚王而又离开,如今又来与我共事,守信义的人原本都是这样地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所以我才离开他去为项羽服务。项羽不能信任使用人才,他所任用宠爱的人,不是项姓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谋的人他也不用。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因此才来归附大王您。但我赤条条空手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倘若我的计策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便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毫无价值不堪使用,那么金钱还都在这里,请让我封存好送到官府中,并请求辞去官职。”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授任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的将领。众将领们便也不敢再说三道四的了。

【解析】《史记·陈丞相世家》有记载: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可见,陈平盗嫂是无中生有。

外来者获得重用,损害了原有的利益集团,被诋毁是难免的事。这个时候,你要如何应对呢?魏无知的应对是,我推荐的是对方的才能,没有考虑对方品德如何。如果是德行好、才能不够,对大王也没有帮助。对国家有帮助,品德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盗嫂受金刘邦都不介意,他在意的是忠诚。陈平并没有解释受金的事,因为一旦解释没有受金,就是其他人诬陷,使得矛盾激化。因而,陈平选择认了这事,在那个时代,送金钱美女的事比较常见,并不严重。同时把重心放到自己对刘邦是否有帮助上。利益的结合是最稳固的,反而是刘邦道歉重赏陈平。

放到今天,陈平这样的人能不能重用呢?就和阿里没有辞退蒋凡一样。换个角度看,我们是否能接受组织内的员工贪污受贿、出轨?很明显,贪污受贿是无法接受的,企业内部法务都会严查,这损害了*利益。但是,出轨没有直接损害*的利益,影响就是带坏公司风气和价值观。价值观对公司的影响是无法量化的,只能通过长时期逐渐体现出来。如果一个公司认为价值观是立身之本,是核心竞争力就应该积极维护他。难道天底下真的只有一个蒋凡可以帮助阿里对抗竞争对手?难道错过这个时点就不行了?那么,拼多多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原文】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则绝河津,反为楚。

【翻译】魏王魏豹拜谒汉王,请求返回魏地,探视双亲的病。他一到魏国就绝断黄河渡口,倒戈降楚。

【解析】魏豹想倒戈,需要离开刘邦身边。回到自己的领地才是天高任鸟飞。

【原文】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立子盈为太子;赦罪人。

【翻译】六月,汉王返回栎阳。壬午(初五),汉王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大赦罪犯。

【原文】汉兵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尽定雍地,以为中地、北地、陇西郡。

【翻译】汉军引水灌淹废丘,废丘城守军投降,章邯自*。汉军于是完全平定了雍地,设置了中地、北地、陇西等郡。

【解析】章邯一直被围困在废丘,汉军没有攻破城池,章邯也没有投降。于是,汉军水淹废丘,彻底平定了关中地区,解决了后方隐患。项羽为什么没有先攻打关中,而是先打齐国呢?派员部将就可以守住齐楚边境了。因为关中并不好打,齐国是软柿子。

【原文】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翻译】关中发生大饥荒,一斛米卖到万钱,人们饿得自相残食。汉王便让关中的百姓到蜀、汉去谋生。

【解析】饥荒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战争导致没有劳动力耕作,还是因为自然灾害?无论什么原因,这都是攻打刘邦的良机。

【原文】初,秦之亡也,豪桀争取金玉,宣曲任氏独窖仓粟。及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而豪桀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者数世。

【翻译】当初,秦朝灭亡的时候,豪强之士都争先恐后地夺取金玉等财宝,唯独宣曲任氏挖窖贮存粮食。待到楚、汉在荥阳相持不下时,百姓无法耕种土地收获粮食,豪强们便把金玉全都给了任氏来交换粮食,任氏从此起家,数代富有。

【解析】都说乱世黄金,粮食、金银哪个更值钱?是粮食!粮食富足了,才是金银。战争年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是粮食、能源、资源等,金银的作用只是让你在有供给的时候有可能买到。

【原文】秋,八月,汉王如荥阳,命萧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事有不及奏决者,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关中户口,转漕、调兵以给军,未尝乏绝。

【翻译】秋季,八月,汉王前往荥阳,命萧何留守关中服侍太子。萧何着手制订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机构,遇事如来不及奏报汉王裁决,就酌情灵活处理,待汉王回来时再作汇报。他在关中还管理人口户籍,运输粮草,调拨士兵补给汉军兵员,从来没有缺乏、断绝过。

【解析】除了月下追韩信的知人之能外,萧何还具有超强的筹资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筹集粮草、士兵,不愧是首辅之才,CEO的人选。韩信会带兵,放到商场上就是营销负责人,负责争夺市场。张良善谋略,在企业里就是战略研究负责人。刘邦自己则是董事长,统管人事,拍板战略。

【原文】汉王使郦食其往说魏王豹,且召之。豹不听,曰:“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俱击魏。

【翻译】汉王派郦食其去劝说魏王豹,并召他前来。魏豹不听,说:“汉王为人傲慢无礼,好侮辱别人,责骂起诸侯、群臣来如同斥骂奴隶一般,我绝不愿意再去见他!”汉王于是就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去攻打魏国。

【解析】刘邦傲慢无礼是事实,郦食其自荐时刘邦就是这样。好侮辱别人,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也是事实。不过他宽厚能容人,这是项羽所没有的。

韩地的荥阳是刘邦抵御项羽的第一道防线。随着魏国、赵国反叛,齐国和楚国达成妥协,可以说韩地面临三面包围,非常危险。尤其是魏国两面包围韩国。因而,刘邦一定要收服魏国。这个时候‬到了‬收获粮食‬的秋季‬,饥荒‬的‬影响‬已经‬消退了‬。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什么意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啥意思(3)

【原文】汉王问食其:“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安能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韩信亦问郦生:“魏得无用周叔为大将乎?”郦生曰:“柏直也。”信曰:“竖子耳!”遂进兵。

【翻译】汉王问郦食其道:“魏国的大将是谁呀?”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汉王道:“这是个乳臭未*毛孩子,怎么能抵挡得了韩信!”又问:“骑将是谁啊?”郦食其答:“是冯敬。”汉王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贤能,却也无法抵抗灌婴。”接着再问道:“步兵的将领又是什么人呀?”郦食其说:“是项它。”汉王道:“这个人抵挡不了曹参。如此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韩信也问郦食其:“魏国不会用周叔作大将吗?”郦食其答道:“用的人确是柏直。”韩信于是说:“一个小子罢了!”随即进兵魏国。

【解析】刘邦知人,了解自己的对手,也了解韩信,所以能预判战争胜负。而韩信也是在了解对手、有把握时才进攻的。这个时候,魏国其实是有将才的,就是周叔,但是魏豹不懂用人,却用了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是担心军权旁落么?冯敬应该是早年投降项羽的,项它是项羽的族侄,政治才能比较突出,军事上就差了些。

【原文】魏王盛兵蒲坂以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九月,信击虏豹,传诣荥阳;悉定魏地,置河东、上党、太原郡。

【翻译】魏王豹在蒲坂部署重兵以阻挡从临晋方面来的韩信军队。韩信便增设疑兵,排列出船只,好像要在临晋渡河发起进攻,而让埋伏的部队从夏阳乘坐大木瓮渡河,袭击安邑。魏王豹大惊失色,连忙领兵迎战韩信。九月,韩信进击俘获了魏豹,将他押解去荥阳,全部平定了魏地,设置了河东、上党、太原等郡。

【解析】战争中要获得胜利,就要争取主动权,主动权一方面来自对手主动犯错,一方面来自引诱对手犯错。通常都会用疑兵佯动,吸引对手主力,再实现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韩信的做法就是假装从临晋过黄河,实际上从夏阳袭击安邑。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什么意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啥意思(4)

【原文】汉之败于彭城而西也,陈馀亦觉张耳不死,即背汉。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许之,乃遣张耳与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信破代兵,禽夏说于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翻译】汉军在彭城兵败西撤时,陈馀也已察觉到张耳并没有死,便立即背叛了汉王。韩信已经平定了魏地,就派人向刘邦请求增兵三万人,愿用这些兵力北进去攻克燕、赵的领地,向东去攻打齐国,往南断绝楚军的粮道。汉王准许了他的请求,并派张耳与他一起领兵东进,往北去攻打赵国和代国。闰九月,韩信击垮代军,在阏与抓获了代国的相国夏说。当韩信攻破魏、代两国后,汉王即派人调他的精锐部队去荥阳抵御楚军。

【解析】《汉书·韩信传》有:信灭魏后又使人请汉王:愿益兵三万,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韩信‬的‬战略‬有‬两点‬:占领‬燕国‬和‬赵国‬、齐国‬,一方面‬对‬楚国‬形成‬战略‬包围‬,一方面‬可以‬从后方‬断绝‬楚国‬粮道‬。从后方‬断绝敌人粮道是军事中的重要战略,抗日战争中就是这么做的。断绝的方法可以是游击队,可以是正规军。韩信是想占领赵国后,用正规军断绝楚国粮道。事实上‬,后来‬是‬彭越‬断了‬项羽‬粮道‬。派张耳和韩信一起去,是因为张耳在赵国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可以就地扩充兵马。抽调‬精锐‬固守‬荥阳‬则是‬对抗‬项羽‬的‬又‬一战略‬,正如‬当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吸引‬日军‬主力‬一样‬,让‬韩信‬有机会‬攻打‬赵‬、燕‬、齐‬。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什么意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啥意思(5)

栏目热文

欺君之罪的欺是什么意思(欺君之罪的故事和意思)

欺君之罪的欺是什么意思(欺君之罪的故事和意思)

文/老余有些数学概念确实难,没有必要了解。但幂函数的思维,即使再难,你最好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下,因为在这个函数里,藏着打开...

2024-01-04 21:34:36查看全文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什么意思(臣诚欺负于王而负赵的意思)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什么意思(臣诚欺负于王而负赵的意思)

《劝学》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木直中绳 中zhòng :合于,符合 【其曲中规】3.輮以...

2024-01-04 20:53:23查看全文 >>

欺君之罪当诛是什么意思(欺君之罪为什么是大罪)

欺君之罪当诛是什么意思(欺君之罪为什么是大罪)

从小看从电视上我们便知道“欺君之罪,当诛九族”“谋反之罪,当诛九族”,其实可以理解为在古代冒犯皇室,便有可能被“株连九族...

2024-01-04 21:14:16查看全文 >>

臣欺大王之罪当诛是什么意思(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的当的意思)

臣欺大王之罪当诛是什么意思(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的当的意思)

92.孰(1)同“熟”【成语】五谷时孰【例句】宰夫胹熊蹯不孰。(《左传·宣公二年》)(2)仔细【例句】明日,徐公来。孰视...

2024-01-04 20:26:47查看全文 >>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的当什么意思(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是被动句吗)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的当什么意思(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是被动句吗)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B夫风化者,...

2024-01-04 20:44:16查看全文 >>

吾使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什么意思(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的含义)

吾使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什么意思(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的含义)

大家好,欢迎来到圆桌历史 熟悉历史的读者,看到标题之后,可能会猜到本篇分析的人物,他就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前秦丞相——王猛...

2024-01-04 21:09:05查看全文 >>

私家车如何消毒防疫(疫区私家车车辆消毒方法)

私家车如何消毒防疫(疫区私家车车辆消毒方法)

在疫情空前严峻的时刻相信各位车主对“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的个人外出“防疫四件套”早就了如指掌了但是...

2024-01-04 21:03:08查看全文 >>

外出坐车怎么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外出坐车怎么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乘车出行,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旅途中如何做好防护措施?要点在这里出行前提前了解所在地和...

2024-01-04 21:04:15查看全文 >>

我家小两口若风戚蓝尹离婚(我家小两口戚蓝尹若风结婚原因)

我家小两口若风戚蓝尹离婚(我家小两口戚蓝尹若风结婚原因)

最新一期的《我家小两口》中,若风带戚蓝尹回老家,原本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没想到,若风没事找事,闹情绪还扬言要离婚。戚蓝尹...

2024-01-04 21:29:07查看全文 >>

我家小两口戚蓝尹手被门夹了(我家小两口戚蓝尹是干什么的)

我家小两口戚蓝尹手被门夹了(我家小两口戚蓝尹是干什么的)

新房装修被坑?戚蓝尹智商“重回高地” 看呆若风由湖南卫视陈歆宇工作室打造的“我家”系列第三部《我家小两口》即将于8月3日...

2024-01-04 20:57:3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