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15.6万亿,同比增速17.4%,大幅高于趋势水平。若按2019年线性趋势看,2022年超过趋势7万亿左右,同比多增8万亿。
大家知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主要有三,投资、出口、消费,投资主要受以政府为主导的系列带动,出口受出外需求影响,消费主要受居民消费预期影响。
2023年来看,投资主要是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系列“稳增长”以及其他政策影响较大,包括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和财政政策(财政部);出口自去年主要经济体(欧美)货币紧缩政策以来,叠加俄乌冲突和疫情影响,欧美经济大概率会进一步衰退,需求减弱,进而影响我国部分出口。所以今年很多研究机构,对拉动经济的另一辆马车,消费,较为看好,主要是2022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后,中国快速达峰闯关,为消费复苏奠定了基础。12月存款超预期,担心存款影响今年消费其实是个误区,储蓄和存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储蓄指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减去被消费的部分(即储蓄=收入-消费),是一个实体经济概念。在实体经济分析框架中,储蓄由经济主体的收入和消费决定,银行仅发挥金融中介功能,将一方经济主体的储蓄借给另一方,而不创造货币(存款创造贷款)。存款是一个货币概念,在货币分析框架中,银行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货币创造,贷款创造存款。如果把央行与商业银行合起来看作一个金融体系,那么货币要么由对政府的贷款创造,要么由对私人部门的贷款创造,要么由对境外机构的贷款创造。在银行发放贷款创造货币的过程中,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产生存款项,即贷款创造存款。因此,储蓄和存款是不同分析框架下的概念,在信用货币社会,二者可以分离。因此,信用货币社会,在分析存款上升的原因时,我们应该用货币分析的框架,而不是实体分析的框架。
那么,居民存款的上升到底是来自哪里呢?财政与准财政的支持是主要因素。中金研究通过对M2 的拆分发现,去年M2 同比增速相比 2021 年底上升 2.8 个百分点,其中财政直接贡献了 1.9 个百分点(包括央行利润上缴),如果其将 7400 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也纳入“财政”口径来考虑,那么财政贡献将达到 2.2 个百分点,这还没有考虑其他政策性信贷、普惠金融对于M2 的支持。
(以上部分内容引自中金研究部-宏观经济研究2023.02.10- 中国宏观简评《“超额存款”的三个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