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中的湘军
当年,平定太平天国后,湘军势力愈来愈大,尽管曾国藩主动裁军,但左宗棠等湘军将领势力仍然不断壮大。与此同时,李鸿章的淮军势力也不断崛起。
对满清皇室来说,虽然太平天国已经平定,但北方捻军仍在叛乱,天下依旧四分五裂。剿灭乱匪、平定天下需要汉人的军队,但满清眼见着汉人军阀日益壮大,如鲠在喉。因此,清廷想出了一个让湘军与淮军相互牵制的法子,如此既可维系帝国的安宁,又可制衡汉人的势力。
就此,湘军的左宗棠与淮军的李鸿章,在各方势力的牵动下,对上了。
胡雪岩是左宗棠的人,这是满清人人皆知的秘密。
早在1862年,同治元年,胡雪岩就获得了当时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胡手下的‘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之后,作为官商的胡雪岩就经常帮助清军经办粮台转运、买办军火等生意,胡甚至帮助左宗棠训练了一支1000多人的常捷军,全部装备洋枪、洋炮。
西征的左宗棠‘常捷军’
公元1873年,同治十二年,调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要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乱,但西征钱粮紧缺,又是胡雪岩出面,帮助清廷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六次出面借到了外债1595万两白银,保证了清军剿匪的军费,从而顺利平定新疆。
胡雪岩则从借款中赚取利息差,例如跟洋行1厘利息借的,胡和清廷说的是1.1厘。有研究者指出,光是平定新疆的“西征借款”,胡雪岩从中赚取的利差就达288万两白银之巨。
作为左宗棠的亲信和清政府几乎半公开的“财政大臣”,帝国各地的官员和富贾们,自然对胡雪岩青睐有加。
早在公元1864年湘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浙江后,大小将官们便纷纷将掠夺的财物等寄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雪岩借助这些存款,将自己的钱庄、当铺、生丝、药局等生意越做越大。到了晚清,胡雪岩的名声之大,已经震撼了整个帝国。《异辞录》书中有载:
“胡雪岩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
福州船政局
胡自知所有的财富都是依托左宗棠和帝国而生的,从未忘本。
在他起家发迹的杭州,胡为当地百姓提供了钱塘江义渡,还义务收敛了几十万具战争遗骸,设立粥厂、善堂,修复名寺古刹,并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捐款赈灾。到公元1878年,胡雪岩向各地捐赠的赈灾善款已经达到了20万两白银。
此外,他还协助清廷开办了福州船政局,并为左宗棠调度军费、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
但胡并不知道,他的声越大,离左宗棠越近,他的政治风险就越高。
李鸿章的淮军
当时,帝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湘军和淮军矛盾已不可调和,作为湘军后起之秀的左宗棠,和淮军领袖李鸿章的斗争,明里暗里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淮军势力的人都知道,“倒左必先倒胡”,如果将胡雪岩这个左宗棠的“财政大臣”干掉,左宗棠的军队就只是一盘开不出军费的散沙?
在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乱后,左宗棠的名声在清廷内外越来越大这不,都压到淮军风头上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法之战爆发了。
而淮军的机会,也随着战争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