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学区房代表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定价。
只要教育选择权利与房子绑定,教育资源差异明显,学区房的价格依然会涨。
在面对要不要买学区房的时候,所有理性的分析都开始没用,脑子里唯独想的就是如何买一套更好点的学区房,让小孩可以读的好一点。
鸡娃之战,对于家长们来说,就是一场财力的PK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储殷在一次演讲中有一句大胆吐槽,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药”。
3全民鸡娃战背后,
能“鸡”出多少天才?
打鸡血,到底能“鸡”出多少天才,谁也不敢保证。
但刀哥觉得,鸡娃的出现,却让稳步推进的义务教育变了味道。
以前,拼音是上小学之后才需要学习的东西,现在,学校老师默认孩子都会,拼音变成了必须提前掌握的工具。
以前,小学才需要学英语,现在孩子4岁词汇量只有1500就要被鄙视。
在恶性循环下,很多学校的老师公然在课内“甩课”,跳过基础直接晋级,逼家长不得不报校外机构,甚至有老师会暗示家长去给孩子报名。
甚至把批改作业都全部推在了家长身上。
有位江苏的爸爸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中愤怒感慨:“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有一位海淀妈妈跟刀哥爆料,就连留作业还要讨好老师。
“只有那些跟老师关系好的家长,老师才会给孩子留作业,在群里不搞好关系,不管孩子,老师连作业都不给留。”
为了鸡娃,家长们只能自鸡。
这样的生态倒逼家长们不断“加码”。
你的孩子晚上10点睡,我的孩子11点睡;你上2个补习班,我上4个;
你的提前学1遍,我要提前学3遍;你刷100道题熟练掌握,我就要刷成“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