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原则
1. 特定IP 营造原则
在特定的环境下,为适龄儿童设计打造不同的主题情境,引领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中发现并解决真实的问题,充分发挥内在驱动力对成长的影响。
2. 自然性原则
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其内容系统可以不断演替、生长,过程中展现出生命的魅力,可以为个人成长过程提供安抚。设计仅作为一种阶段式的辅助手段,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尽可能尊重自然的力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使其产生自然而然的生态效益。
3. 儿童主体原则
不论是乐园主题故事的绘制、场景空间的营造,还是后期乐园运营的自然教育活动,都要从儿童的角度思考设计。
以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展现出来的特点为依据,所有的设计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儿童活动的需求,采用新型技术与设备,设计不同感官的体验与探索,激发儿童探索兴趣。
从儿童安全角度考虑,在植物方面选择无毒、无刺、无飞絮的植物品种。适当选择有趣的花、果、叶吸引儿童的注意,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4. 生态原则
4.1 就地势,尊场地
最大程度尊重现状地形,尽可能减少填挖以实现土方内部平衡。充分考察场地现状的资源,提取关联的元素、主题,使场地与周边生态、地貌等融为一体。挡墙、木桩等采用山里就近的材料,游乐设施也使用原木系映衬自然的调性。使用可透水的树皮和沙,避免了塑料触感,取而代之的是自然触感,激发儿童五感刺激,为儿童探索、发现自然与自然亲密接触提供更多的机会。
可透水的树皮和沙
4.2 存乡土
为增强场地的生态性,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乡土植物。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增加生态理念的内容,例如昆虫屋、喂鸟器等,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内在活力与稳定性。
4.3 低碳理念
山地场地阳光充足,周边又无高大建筑遮阴。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游人提供更好的感官体验,实际过程中对植物阴影进行了反复推敲。种植设计与空间使用充分契合,利用植物的投影来避免不锈钢发热严重,同时满足休息场地的遮阴需求。在多个关键节点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夏季提供遮阴,冬季满足阳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