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是刻于兽骨龟甲的文字,距今3300-3000年左右。
甲骨文是成熟汉字系统。搜集到的5000个左右的甲骨文字中,已释读的2000个左右,里面有一些是特殊的族徽、人名、地名;与金文及之后的汉字有联系的1490个左右。
在已释读的甲骨文里,有68%是象形文字(含会意字、指事字);32%是形声字。作为形旁或声旁另组新字的偏旁部首各有100余个。
甲骨文,是汉字从“文”的纯象形阶段,到“字”的完全成熟阶段的中间环节。
在象形阶段,有不少甲骨文字是很“简化”的。
比如,左右的“左”,就是表示左手的“”。左右的“右”,而是表示右手的“反”,也就是后来的“又”字。
比如,鼻子的“鼻”,就是上面的“自”。《说文·自部》仍然说:“自,鼻也。象鼻形。”但是,后来“自”引申为“自家”“自己”,在甲骨文里,又有了加了声旁“畀”的“鼻”字。《说文·鼻部》:“所以引气自畀也。从自畀。”
这是说,有些字是因为原来的字有了引申义作为他用,重新造出来的字反而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