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土壤。图源/网络
腐殖质是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碎渣,被微生物分解形成的一类黑乎乎的胶状物质。它虽然其貌不扬,却内涵丰富,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堪称“天然培养基”。腐殖质之所以显得黑乎乎,是因为含有较多棕色的胡敏酸和黑色的胡敏素。因此,当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越多时,颜色也会显得越发偏深发黑。
▲各种动植物残骸形成的腐殖质,营养丰富,常用于制作盆栽。图源/网络
当腐殖质给土壤颜色的深浅定下基调后,矿物质就开始登场给土壤“调色”了。土壤颜色偏红或者棕红,是因为含有的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赤铁矿含量较高;土壤呈黄色,是因为含有的以水合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针铁矿含量较高;土壤颜色偏白,是因为含有的盐分比如钠盐、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较多;在四川盆地,土壤颜色偏紫,是因为这里的土壤多由紫色砂岩、页岩风化物形成。
▲我国南方的土壤多呈红色或者棕红色。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土壤的颜色也会受到土壤颗粒大小和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
中国那么大,为何只有东北有大片黑土?
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北起大兴安岭,南至辽宁省南部,西到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至乌苏里江和图们江,面积大约有103万平方公里,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在世界范围内,除了我国的东北平原,还有东欧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也是著名的黑土区。
▲东北黑土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和世界黑土分布示意图。图源/网络
中国地域如此广大,为何只有东北形成了大面积的黑土地?这是大自然特别的恩赐。正如前文所说的,黑土地形成的关键在于大量腐殖质的积累。东北平原地处中纬度的亚洲大陆东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生长出茂密的草甸和森林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