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码通里“我要停车”一栏内显示的小区各处剩余停车位
无线地磁感应器
因无线地磁感应器成本较高,最近,小区智慧停车系统又升级为2.0版,叠加了图像识别系统。每个停车区域入口处多了一根多功能信息杆,安装着高清摄像头。通过新增42个监控探头,居民们可以更精确地在中心停车场找到车位。“摄像头实时监控进出车辆的信息,后台进行运算后,将停车位的数字显示在停车地图上。”田文琼介绍说,小区居民都安装了小区智能管理APP,下班回家前打开APP停车地图,随时查看小区具体区域的空闲车位。
智慧停车系统示范点及摄像头
科技赋能还提高小区停车位的周转率。“小区对面就是法院,隔壁就是区政府,对停车位的需求量特别大。”田文琼说道,居民白天上班后,小区停车位对外开放,每天共享车位近60个,收入近万元,均对业主公示并纳入小区公共收益。
小区道路两侧的黄色雏菊花、粉红色茶花随风舞动,支弄微型花园内刚刚移植了的枫树、海棠等绿植,一步一景。小区变美了,很多居民搬回小区,昔日近50%出租率直线下降至个位数。
案例三
试点“潮汐式” “抢车位专员”下岗
70多岁的王阿姨是浦东南路2178弄海运小区的老居民。几年前,儿子买了小汽车后,她多了一个身份——“抢车位专员”,推着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占位。
海运小区建成于1980年,公共空间狭小,停车位少,是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的一个缩影。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部分居民自划停车线,用自行车、躺椅、床垫等废弃物占位。“停车难”一度成为居民投诉的一大热点。
白天,居民小区内停车位空闲着,白领开车四处找不着车位;傍晚,小区内道路两侧、绿化带塞满了车辆,而隔壁的商务楼内停车库内空荡荡。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浦居民区前任主任周宇回忆道,他们排摸发现,海运小区和西邱小区有1000多户居民,车辆近300辆,而停车位不足200个。几步之遥的永业商务楼有近百家企业,近百个停车位无法满足上班族的停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