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3D Touch(三维触控)一直是 iPhone 最关键、最标志性的功能之一。早在 2015 年苹果正式将其带到 iPhone 6s 上时曾表示,3D Touch 让 iPhone 能够感应到用户按压屏幕的力度,而这种可以让你与手机进行互动的全新方式,苹果认为就是新一代的多点触控技术。
然而多年过去了,3D Touch 并没有那么备受关注,而且苹果也间接承认了这一点,因为在最新一代 iPhone 当中,其号称配备最先进 LCD 显示屏的 iPhone XR,却并没有提供 3D Touch 技术,或者说放弃了每新机标配的传统。相反,苹果所提供的是一种妥协之下称之为“Haptic Touch(触感触控)”的技术,这是一种基于 2D 的触控技术。
苹果也解释了 “Haptic touch”,声称其与 MacBook Pro 配备的触控板提供的触觉反馈差不多。这就表示,iPhone XR 虽然屏幕下没有提供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但至少还是内置提供触觉反馈的 Taptic Engine 线性马达,因此只要在屏幕上点按,也能够提供机械式的力度反馈,只是没有了重按的效果。简而言之,以往 3D Touch 触发方式,只能通过长按来代替了,毕竟无法感知按压力施加力度的细微差别。
可以确定,在不提供 3D Touch 的情况下,iPhone XR 将会影响一部分用户做出新机购买的选择,但很显然不会是全部买家。因为至今依然有些 iPhone 用户根本不清楚 3D Touch 操作能在哪发挥作用。可以说,如果在熟悉手势操作就能够完成交互的情况下,若不是真的已精通 iPhone 的方方面面,或者花时间去深入了解每一个 app 如何利用 3D Touch,一些用户还真不会首先想到 Peek 和 Pop 这两中操作。
这就表示,此前对 3D Touch 精通且熟悉的用户会为之欣喜不已,为自己与 iPhone 的交互操作减少步骤,提高操作效率。而不了解 3D Touch 的用户,通常在使用 iPhone 的过程中几乎完全忽视这一特征,甚至有时不小心意外出发了 3D Touch 他们还会表示困惑和不解。而 iPhone XR 并不影响后面这部分用户的更新换代,或者首次购机的消费者。
3D Touch 不是因为太差、太难、太贵才被砍
可能有人会问,是因为 3D Touch 做得太差才砍吗?很早很早以前,是有过压感屏幕手机失败的例子,而且还是还未跌落神坛的黑莓时期。苹果并不是第一家提供屏幕压力感应技术的手机制造商,多年前如日中天的 RIM 为了对抗苹果,也曾发布旗下一款名为 BlackBerry Storm 的产品。这不是仅是第一款兼容触控的黑莓手机,更是一款提供按压式触控屏幕的机子,完全没有标志性的黑莓物理全键盘。
不过,黑莓 Storm 还是失败了,因为其触摸屏从研发到成品的时间极短,本身硬件上就存在明显缺陷,并且 Storm 按压屏幕并不是我们认识中的电阻屏那么简单,它需要用户通过一定的力度“戳和点击”玻璃下方屏幕的键盘,操作才有响。触摸屏的缺陷,加上软件优化不到位,经常死机重启,与键盘粉丝习惯冲突等因素,导致 Storm 迎来退货返修狂潮, RIM 甚至拿出 5 亿弥补运营商的损失。
然而,说 3D Touch 做得差那绝不是苹果做硬件的态度,那么多年过来,对于那些不成熟、不稳定、未达到 iPhone 可以日常顺畅无缝使用的技术,苹果从来不会搬到台面上来。基于这一点, 3D Touch 在推出之时就已足以称得上是多点触控之后的又一触控技术革命,而且稳定服役了三年是不是?
因此,只能说 3D Touch 的使用率真的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而在 3D Touch 问世三年之后,现在苹果在最新的 iPhone XR 中完全放弃了这个屏幕压力感应技术,间接就相当于承认了这一点。或者说,苹果认为不提供这项革命性的技术,本身对 iPhone 的使用体验并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