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将手机屏幕镜像到电脑桌面上,然后在不改变手机原有的交互逻辑状态下,让电脑的键鼠可以操作手机,并且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脑数据的互传,从而让交互和文件传输更加方便。相比于让手机变成电脑的桌面拓展,跨屏协作让手机仍然扮演手机的角色,但却放大了手机和电脑各自的优势。
02跨屏协作对于用户而言有啥好处
要说跨屏协作有啥功能,我们可以拿出在相关方面起步较早的华为来举例,通过一段华为的官方视频就可以全面了解——
视频依次展示了华为多屏协同的手机屏幕镜像、电脑控制手机交互、电脑开启手机文件、数据互通、音视频共享功能,涵盖了目前跨屏协作可以想到的全部功能。
这些功能针对能给用户带来好处吗?总结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点——
1、 两款设备变一款设备,注意力更加聚焦

以往手机和电脑是完全分立的两款设备,手机收到电话或者信息需要打开手机来解决。但有了跨屏协作之后,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电脑屏幕上即可,不管是信息还是电脑,都无须拿起手机处理。
2、 改变了文件传输的方式,操作简易直观
以往我们想从手机里传照片到电脑,需要连接数据线,然后在手机上选择传输文件的模式,再然后找到对应的文件夹,等系统充分加载后才能进行照片的传输。
有了跨屏协作之后,我们就可以从相册直接拖拽照片到电脑了,操作起来非常简易直观,无须再去文件夹中找到对应的子文件夹。而且,传输文件不再需要数据线了,不仅省去了线连的麻烦,还避开了缓慢加载的等待。
3、 发挥各自设备特长,完美应对使用场景衔接
电脑生产力高,但是只适用于固定的场景;手机虽然生产力低,但是便携属性要远远超过电脑。如果二者可以打通隔阂,那么电脑和手机就可以覆盖绝大部分的场景,共同完成工作内容。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在上班路上,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处理项目中的一些轻度任务,到达岗位后通过电脑处理一些复杂任务。跨屏协作的作用就是让手机和电脑进行的工作迅速衔接。相比于之前的桌面拓展,跨屏协作既利用了手机的便携属性,又利用了电脑的专业属性,各自所长共同为工作服务。
03跨屏协作功能还有哪些发展空间
虽然跨屏协作功能在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体验上升空间——
1、非行业统一性配置,存在品牌壁垒
从目前主流的跨屏协作功能来看,其定位更多的在于品牌自家IoT生态的补齐。这项功能的支持并非行业统一标准,而是手机厂商自发进行的功能开发,所以手机厂商将跨屏协作功能当做IoT互联功能之一无疑可以让其生态中的产品更具吸引力。

这一点比较典型的就是华为的多屏协同功能,只能在华为自家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之间实现相关功能。当然,自家的IoT设备互联也方便进行进一步的体验优化,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触碰华为笔记本电脑上的NFC来实现快捷的跨屏协作功能。
2、适用场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当前的跨屏协作功能基本都是需要在同一WiFi环境中实现,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WiFi强度不高或者有干扰,跨屏协作的体验就会降低;如果没有可用的WiFi条件,那么就无法实现相关功能。这就让跨屏协作功能的使用场景局限在家、办公室等WiFi条件好的固定场景中,出差在外WiFi条件不确定,就很难体验到这项功能带来的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笔记本电脑产品线的iQOO在这两个方面反而是做的最好的。因为自家品牌没有笔记本电脑,想要开发跨屏协作功能就要适配市面上主流的PC产品,所以就没有了品牌壁垒的问题;依托于最新版本的互传APP,iQOO 5不仅实现数据互传的功能,还能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这就摆脱了同一WiFi环境的限制。

通过数据线实现多屏互动的iQOO 5界面
而且iQOO 5的有线连接有一点是值得称道的:第一次连接打开USB调试、通过互传APP实现连接后,以后再进行连接,只需要保证PC端互传程序开启,插上数据线就可以实现自动连接,非常方便。
写在最后
目前在做跨屏协作功能的品牌除了文初提到的三个品牌外,其实三星也支持了跨屏协作的相关功能。与其它三家不同的是,三星所支持的跨屏协作功能输出的是DeX桌面。三星这样做其实也容易理解,毕竟DeX桌面拓展做了很多年,目前已经趋于成熟,相比于手机屏幕镜像显然具备更加便利的桌面化操作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