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切换到10倍单位的来进行测试,我实测到最高亮度是4350(注意表上数值需乘以10),可能是我画的白块面积不是很标准略微大了些,如果是合适大小的白块,亮度完全是可以激发到5000尼特的!
在4350尼特下保持了6秒时间才开始逐渐降落2000尼特左右,而且2000尼特是比较长时间可以出现的亮度。
在这种亮度下,当你再去看熟悉的电影,你会发现似乎不一样了,就好像《天气之子》这个场景,以前看也没觉得有啥,这次用TCL X11G看,似乎真的有阳光从电视左上方照射下来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疑惑,为啥是5000尼特,不是3000也不是6000尼特,是恰好研发到这个程度么?
实际上,人眼能感受的亮度最高为100万尼特,白天阳光照射下,较为深色户外物体如泥土、草木,表面的亮度约为3000尼特,而较为亮色的物体如白色的汽车、帆船等则约为5000尼特,这也就是人类眼睛较为舒适适合长时间观看的亮度值。
比如看《沙丘》男主在光栅中躲避*手机器人的场景,才明白原来躲在这里是有原因的,当初在电影院看对光栅并没有那么明显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