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西供电营业所是国家电网湖北荆城供电公司所属的一个基层班组,在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过程中他们把“问题变课题”的做法与经验具有普遍意义——班组因事而存在,有事必然有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效率与一定的活动组成方式有关。
问题
所长史吕龙遇到的最大一个问题,是营业所大部分员工在工作中往往习惯于“有问题,找所长”。日积月累,如何解决员工们陆续上交来的问题,成了他面对的问题。
问题(1):某天,一位员工临下班回所反映,某居民区楼道口的集装电表箱箱体普遍过厚,导致一些居民在搬运家具时无法通过,无奈之下只好由窗口吊入室内,居民意见很大,问史吕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史吕龙拦住这位员工,问他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位员工笑着答道:“我没想过,你是所长,你解决。”说完,转身就走了。
问题(2):年底,临近电费结零的考核时间快到了,荆西供电营业所仍有年初以来的76万元跨月电费尚未回收。
问题(3):御龙小区怎么管?小区有专用变压器一台,由于供电线路和表计不规范,又无专业人员管理,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电损过大,小区物业为此每月要承担因不明电损而发生的费用,为此,该小区物业要求供电部门直接抄表管理。
问题变课题缘于一次主题班会
某天,营业所针对“线损高”这道管理难题,专门举办了一次“降低线损难在哪儿”的主题班会,使史吕龙产生了一个联想:科研机构项目攻关实施课题制度,能不能将员工们上交来的工作问题变成一个个工作课题,然后再放回到员工手上呢?如果将问题全都变成课题,大家积极面对、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那今后的工作质量不就能稳定提升吗?这样一个问题变课题的联想,史吕龙向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认可,据此催生出荆西供电营业所工作课题制度的诞生。
基本思想:将工作中的问题,变成工作中的课题;将工作中的课题,变成工作中的任务;将任务完成过程,变成团体学习过程——最终达到问题解决。
基本程序:员工在常规工作中遇到具有班组共性的问题即可向公司申报课题,一经确认即由申报人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课题组——人员自由组合,工种相互协作,流程自行管理。
管理模式:课题组一经形成即“闭环自主管理”,在业务上与班组领导之间的垂直关系变成平型关系。
课题验收:一是总结评估;二是绩效兑现。
活动特点:问题、课题和工作三位一体;研究、学习和实践三管齐下。
课题
课题(1):如何解决公用集装电表箱箱体挤占居民公共空间。
荆西供电营业所全员参与了这一课题的调研,为此他们走访了28栋居民宿舍,访问户数达100多户。经过调研和分析,他们认为目前供区内居民电表箱集中管理存在两大弊端:其一,箱体过厚,挤占公共空间;其二,强调电表箱集中安装,而忽视了分户管理,导致在用电营业普查中很难确定电量失窃的责任主体。
课题组第一次讨论的解决方法是开发一种“超薄型集成表箱”。但是却引出了另一个问题:电表箱变薄虽然能缩小居民楼道的公共空间,但电表箱“集成”之后却无法确认人为窃电的责任主体。如果在以往,新问题便会作为难题上交,或者干脆弃之不问。由于确立了课题组“闭环自主管理”,促使课题组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不需要再申报,自行增设了一个修正课题——在“超薄型集成表箱”基础上明确窃电责任主体,并指定修正课题牵头人“招兵买马”,规定凡有兴趣的员工都可以参与一显身手。
一周之后,二路人马将研究结果合成了一个课题成果——与生产厂家联合开发“全透明隔断式超薄型组合计量箱”。其特点:将计量箱分隔成一个一个的柜门,每家每户的电表虽然是集中安装,但都被安放于独立的“柜门”之中;在每家的“柜门”之中又上下隔断,即将电表和表后空气式开关隔开,计量装置由供电部门用封铅密封,“空开”部分则可由用户自行管理。电表箱全透明,清楚反映电表运行情况,便于供用双方读数。在箱体下方有一进线盒,所有接线安装于内,墙面干净整洁。由此实现了电表集中安装、分户管理,为建构“三无用电小区”即“无视觉污染、无用电纠纷、无窃电行为”创造了条件。
课题(2):如何按期回收76万元电费。
首先,确定究竟谁欠了76万元的电费?经过调研,欠费主体为三类人员,即外来住户、下岗职工和外出务工人员。
其次,分析欠费的性质及原因。欠费性质为非恶意欠费。原因:一是催费通知没有到位(调研人员发现2个月前投放的催费单通知仍在表盒内原封未动);二是催费通知单张贴引起用户不满造成,故意拖欠;三是用户作息时间与经营时间不一致,造成欠交。由此得出结论:信息不对称、主体不对等、周期不对应和时间不一致等导致电费欠收。
第三,解决办法。一是建立“三类人”即外来住户、下岗职工、外出务工人员的用户档案和联系制度,通过现代通讯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针对早出晚归用户人员的作息规律,调整收费人员的作息时间,解决作息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三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推行银行代收、电费预存等服务,解决周期不对应的问题;四是催费通知选择软性语言消除对立情绪,解决主体不对等的问题。同时,要求收费人员具有“三千精神”即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家万户,保证此种类型欠费顺利回收。
课题(3):直接抄表管理不现实,优质服务要到位,御龙小区如何管。
在供电所暂时不能对御龙小区实施直接抄表管理的情况下,课题组人员提出的研究思想是:电能计量点是产权分界点,但不是服务的终止点;供电部门有义务对终端客户受电设施的设计、施工以及用电方式的选择进行审查、规范,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必须用专业化服务方案为御龙小区解决难题。
解决办法:
(1)建议御龙小区筹集资金,按湖北省居民用电户表改造标准对小区供电线路进行整体改造;
(2)建议改造后的小区用电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公司实施托管抄收,物业公司出具托管费后,退出管理;
(3)引入专业服务理念,建议该小区居民加入荆州城区“2元钱社区电工服务连锁网络”,使小区每户居民在规定时间内享受优质高效的社区电工服务。
具有的启迪意义
(1)对学习型组织我们应该用动态观念去认识它——是一个组织及人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而不应该用静态观念去认识它即是一个组织形式。
杨硕英教授用“修炼”一词翻译书名,反映了他对学习型组织精髓的深刻把握。荆西供电营业所把“问题变课题”及围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身“修炼”与完善的过程——将问题变课题交付员工,必然树立了员工个人目标(愿景),并产生创造性张力而激发员工“自我超越”;在课题攻关过程中会“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从而“改善心智模式”,并逐步演绎成团队共识与团队行为;把问题变课题的活动搭建了员工个人愿景的平台,小而有的不断成功继而塑造了班组的“共同愿景”。
(2)荆西供电营业所还演绎了学习型组织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即将学习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并创造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模式:问题、课题、工作任务三位一体;研究、学习、实践三管齐下。
(3)荆西供电营业所把“问题变课题”的机制建设还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在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过程中必须根据班组实际工作的性质特点,找到全员参与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的切入点,以此切入点深入拓展的过程就是自身完善的过程,也就是创建学习型班组的过程,也就是使此切入点成为创建学习型班组的有效载体。
作者介绍:周和平老师,益友会湖北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周和平老师系全国企业班组长专业能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现代班组》杂志特约专栏作家,班组建设理论研究资深专家。
最近主持编制并完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主导的“企业班组长职务能力标准”(试用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