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对比度和优秀的黑场表现:OLED电视每一个子像素点独立实现发光和亮度控制,暗态下子像素不发光,对比度可以比较轻松做到1:10000以上,同时也有不错黑场表现。普通液晶电视在暗态下背光是发光的,存在一定的漏光情况,复杂场景的对比度很难实现精准控制。
优秀的响应速度:OLED自发光的先天优势,可以轻松做到0.001ms的超快响应速度。LCD背光源驱动液晶偏转需要时间,响应速度上会有明显差别。直观的体验就是观看运动场景时,液晶电视会看到明显的拖尾和变形,虽然通过MEMC技术、120Hz屏幕等技术方式能够一定程度减轻这种情况,但是先天结构的差别注定了OLED在相应速度上的巨大优势。
相对高昂的售价:OLED作为相对较新的技术,面板现在主要是LG在生产。受制于制造成本高和竞争的不充分影响,面板的价格相对较高,造成OLED相对液晶电视来说售价偏贵。随着产能爬升、技术更加完善、活跃厂商增多等情况的产生,OLED面板成本大幅度降低指日可待。
亮度相对液晶电视偏弱:主要OLED面板生产厂家LG的产品光能利用率较低,亮度表现方面较为一般。高端的OLED电视的峰值亮度多在1000nit左右, 和传统液晶电视峰值亮度有一定差距,和顶级液晶电视动辄5000nit 的峰值亮度更加是差距明显。
烧屏和面板寿命问题:OLED电视有类似等离子电视的烧屏问题,自发光像素点长时间固定不动时,长期不变动的像素点在显示其他图像时可能会有类似影子背景的情况发生,也就是俗称的烧屏。目前OLED电视机厂家也在尝试各类方法来解决问题,不过多是从软件算法上调教,效果目前还不够理想。简单来说OLED在寿命上是不如传统液晶电视,但是按照厂商的说话现阶段OLED电视的寿命也能达到十年,作为数码产品来说使用时间还是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除了画质,音质、接口等体验也必须考虑数据接口标准和数量会影响实际用户体验,甚至会直接决定购买该电视产品。除了之前介绍的HMDI 2.1接口外,其他接口也会影响电视的日常体验。简单来说需要适当关注下HDMI接口的数量,以及HDMI接口是否支持ARC/eARC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