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万松山行宫驻跸以后,乾隆皇帝认为李知府很聪明,会办事,于是诗兴大发,命太监呈上文房四宝,就按“方”的韵脚,御制《渡祊河》诗一首:
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筐,
清浚合流波益浩,万松就在水中央。
诗句中,乾隆皇帝故意将错就错,其实他对祊河是十分了解的。
短短四句诗,乾隆却道出了祊河的名称来历,发源、流向及地理位置。祊河源出大筐崮,向东南流与浚河汇合以后,河面宽阔,水势浩荡,万松山三面环水,犹如在水中央一样。
众人见皇帝亲自为祊河题诗,个个拍手叫好。乾隆皇帝在万松山稍事休息之后,又继续登程了。以后每次去江南巡视,总要在这里作短暂停留。
他题《渡祊河》诗一事,后被载入费县县志,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另外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游江南路过费县,太后看到河面鹅鸭嬉戏,河中鲤鱼跳跃,便问这河叫什么名字。乾隆当着太后的面不敢说,就把皮球踢给了和珅,和珅谎称不知道,又踢给了沂州知府,沂州知府又将皮球踢给了费县知县。
时任费县知县的杨烛,是河北省固安人,进士出身,天文地理无不知晓,杨知县一听吓得脸都变了颜色,心想是祸躲不过,蒙混一时就说,“知道,左边一个示字,右边四四方方的方,又名方河。”并将该河流的发源地,流经都说了一遍。太后听后甚是高兴,终于蒙混过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