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的妙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夫子的意思)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4-21 00:38:5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1.1.1 偶像和粉丝的故事

故事一:

西晋永嘉六年,发生了一件让后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一个好端端的大男人,因为长得太漂亮,竟然被活活看死了!

大家一定感到纳闷:只听说过有病死的,有老死的,有自*的,有被*的,有遭遇不测、死于非命的,还从来没听说过有被“看死”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天,风流潇洒、玉树临风的名士卫玠来到建业城。这样一个美男子,据说不仅女孩子看了哇塞,就连男人看了也怦(pēng)然心动。还没进城,消息便传开了。这天千不该万不该,卫玠不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大家听说卫玠来了,纷纷赶来围观,看他的人,可以说风雨不透,水泄不通。卫玠本来就体弱多病,哪受得了这种劳累啊?又是签名又是合影的,终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当时的人就把这件事叫做“看*卫玠”。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

故事二:

数不尽的魏晋风流,讲不完的奇闻轶事。今天说一说身材矮小,容貌丑陋的刘伶。

刘伶这个人呢,特别喜欢喝酒,没有节制,每次喝完,都向妻子索要。

他妻子很担心他的身体,于是乎把酒倒掉,把装酒的家伙什也毁了,哭着劝告他说:“夫君,你喝得太过分了,对身体不好,你一定要把酒戒掉!”

刘伶说:“好。不过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祷告发誓才能戒掉。你赶快准备酒肉。”

他妻子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乎,很快把酒肉供在神前,让刘伶发誓。

但是,万万没想到!刘伶居然是在玩套路!!!

他跪着祷告说:“天生刘伶,喝酒出名;妇人家的话,千万不要听。”

说完就拿过酒肉狂吃狂喝,一会儿就又酩酊大醉。

他妻子当时心都碎了!

这个故事也出自世说新语。

1.1.2 世说新语读什么

引言: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群堪称绝响的士人,他们谈玄饮酒,狂放不羁,他们才华横溢,至情至性,他们留下不朽的风骨,便转身消失在魏晋的山水间……

01为什么学《世说新语》

文言文考试必考,语法点重点考查;

学习不得要领,费力却收效甚微;

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世说新语》

让文言文学习变得不再枯燥,so easy!

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日本·大沼枕山

有些书可以陪伴一时,有些书则能陪伴一生。《世说》就是一部能陪伴你一生的书。

02课程介绍:

这样一部书,也是学习文言文很好的素材。从本次课开始,我们讲解《世说新语》,本系列课分四次。

第一讲:《世说新语》古文读什么?,讲解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第二讲:世说新语》中的历史故事,讲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

第三讲:《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故事,讲解文言文学习有关的古典知识。

第四讲:《世说新语》中的人生观,讲解文言文中的人物赏析。

希望这样四次课,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03《世说新语》的成书

作者刘义庆,刘宋的宗室,曾封临川王,成书于宋文帝元嘉15、16年(438-439)。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420—581)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该书原名《世说》,又名《世说新书》。

元嘉九年至十六年,刘义庆任荆州刺史,元嘉十六年四月至十七年十月,任江州刺史,其以宗室藩王的身份管辖长江重地,他和他的文人幕僚机构,编纂了此书。

04《世说新语》写了什么

提及魏晋时代,我们随即想到的关键词是“魏晋风度”,或称之为“魏晋精神”、“魏晋气质”、“魏晋情怀”。魏晋时代以洒脱放旷、冷峻玄远著称,这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时尚和审美追求。

魏晋风度主要是指晋人风度。士人们的行为洒脱旷达,追求率性与自由,不拘泥于礼。那个时代里的知识分子整天不务正业,天天围绕着《庄子》和《老子》聊啊聊;要么就是干一些不靠谱的事。

比如阮籍驾驶着自己的车子,没有目的地狂奔,看到前面没路了,就坐在地上大哭一场。

再比如,王徽之雪夜驾着小船去看朋友,天亮时终于赶到了朋友家,但门都没进转身返回。如此等等。可以这样说,上至皇帝、下至士人,整个王朝都弥漫着对快意人生的追求。

最著名的就是书法家市长王羲之(其实在永和九年他刚组织过一次有42人参与的兰亭聚会)。王是会稽内史,当时的会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是整个东晋最大的明星聚居地,有着呼风唤雨的号召力,类似于今天的北京。有一天,王市长约了他的好朋友——另一位大明星、未来的丞相谢安,携手登上城楼,指点着远处苍茫的江山,说:“小谢啊,我觉得,像夏朝的大禹和周朝的文王那样,才是干正事啊!我们晋朝的人们,就知道聚会聊天啊,喜欢游山玩水啊,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可怎么得了啊!”谢安听后,嘿嘿一笑:“我只知道秦朝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完蛋了,难道也是因为聊天聊坏的吗?老兄啊,你别犯病了。”

05从小故事说起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解读:孩童反应机敏,针锋相对;孔君平掉以轻心,自取其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善意。

拓展:古人姓名

一、姓氏

古人的姓氏习惯与今天的表述不同。  

战国以前,中国人除了名字以外,还有姓氏。在一个家族里,男性用氏,女性用姓。氏冠于名字之前,姓冠于名字之后,颇有点儿类似现代欧美人的习惯。

秦始皇名“政”,他的氏是“赵”,姓是“嬴”,由于他是男人,所以就叫做“赵政”。假若“政”是一个女性,那就应该叫做“政嬴”了。后世称呼秦始皇为“嬴政”,是不符合当时的习惯的。

妲己的祖先昆吾氏,就是夏朝唯一的“传天数者”,夏亡,昆吾氏辗转东迁至今河南武陟一带,称有苏氏,姓氏依然因循始祖昆吾,为己姓(昆吾姓己名樊),所以妲己姓己名妲。《封神演义》说其父名苏护,是因为他是有苏氏。

再说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孟姜女。按照先秦的习惯,女子名在前,名就是“孟”,姓在后,姓就是“姜”。“孟”这个名,是排行的称谓,老大称“孟”、“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最小的称“季”。“孟姜”意思就是“大姜”。“孟姜女”翻译成现代语,就是“姜家大姑娘”。千万别想当然地说“孟姜女当然姓孟”了!

那时,姓是固定不变的,氏则因时、因地、因官爵的变化而改变。

二、名与字

古人有名有字,旧说婴儿出生三个月以后由父亲取名,二十岁行冠礼之后取字,女子在十五岁年方及笄的时候取字。但字不是随便取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名和字在意义上具有相互补充的关系,或者说字是对名的解释,二者属于表里的关系,所以字又称表字。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以朝代顺序举一些代表性人物的:

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同义;

(2)也有很多古人的名和字是具有相反关系的,简单举几个栗子:

韩愈字退之,愈是更进一步的意思,跟退相反;

三、号

除了字以外,古人尤其是文人还喜欢给自己取个号,这个号跟名字可以没有关系,号也可以不停地改,一般来说文人的号都是他们某个阶段心境的反应,或者以自己某个阶段所居住的地方来取号,例如:

苏轼号东坡居士,因为他曾经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虚职,没有俸禄,因而生活比较拮据。于是他带着家人开辟了一处荒地,自给自足,他给这块荒地取名“东坡”,自己就叫东坡居士。

除了称呼字和号以外,古人称呼别人为了表示尊敬,也可以在其姓后面加上地名,这个地名可以是出生的地方,为官的地方等。例如:

张曲江是张九龄,他是陕西曲江人;

柳柳州是指柳宗元,他曾经在广西柳州做过刺史;

称呼地名之外,还可以用官职来称呼。

杜甫又称杜工部,他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他还坐过左拾遗,又称杜拾遗。

除了以上这些称呼方式之外,古人还经常用对方在家族中的排行称呼:

李白为李十二;杜甫是杜二;白居易是白二十二;李绅是李二十,张籍是张十八……

咏雪 / 咏雪联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xù)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谢太傅,谢安,死后追赠为太傅。儿女:古今异义词。指小辈,子侄辈。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子侄辈召集在一起,跟他们谈论诗文。谢家书香门第,重视文教。谢太傅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下得很美,像什么呢?正好天公作美,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于是故意考一考孩子们的水平,题目看似简单,却能看出其水平。胡儿,谢朗把雪比作盐,形似。谢安没有反应。因,虚词。春季里似花非花,更有美感。形似且神似。谢安一笑,可见赞赏。最后点出其身份,以娘家人和夫家人来衬托。可见其有才。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除小部分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外,大部分与现代汉语有异。下面所辑表示时间的词,是从现行初中文言文教材中搜集整理的。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副词,在教材中应准确把握,便于学生正确理解。

间: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顷之:过一会儿。“顷之,客请与予对局”(《弈喻》)

久之:很久。“久之,目似瞑”(《狼》)

寻:不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顷刻:一会儿。“顷刻两毙”(《狼》)

未几:没多久。“未几,夫鼾声起”(《口技》)

瞬息:一眨眼。“瞬息可就”(《活板》)

俄而:一会儿。“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少顷:一会儿。“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既而:不久。“既而儿醒”(《口技》)

已而:不久。“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解读:谢朗将雪比作空中撒盐,形似;谢道韫将雪比作柳絮随风,形神兼备。谢安的点评,比较委婉,含蓄,大笑了之。

1.1.3 世说新语中的奇闻轶事

上一讲谈了杨氏之子、咏雪

魏晋风流人物性格各异,或率真洒脱,或狂放不羁,今天我们再来看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

一、王蓝田食鸡子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chē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世说新语·忿狷》

故事梗概:

“王蓝田”就是王述,出身于魏晋豪门,地位和声望都让人仰视。曾祖父、祖父、父亲(王安期)及其子王坦之,也都是魏晋“一流人物”。这个人性子很急。有一次宴席上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扎了两下没有扎到,火马上就上来了,拿起鸡蛋就扔到地上。

说也奇怪,鸡蛋被扔到地上后,像个陀螺似的在地上旋转不停,王蓝田更来气了,从宴席上下来用木屐踩鸡蛋,踩了两下又没踩到,王蓝田火大了,十分愤怒,从地上捡起鸡蛋,放入口中,大口大口把蛋嚼碎,“啐”地一声吐在地上。

后来,这件事在晋朝的文人圈里传开了,大家纷纷笑话王蓝田的急性子。

比如王羲之听说后就笑着说:即使像王承这么的德高望重的人,有这种急性子,都会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何况是王蓝田呢?

讲述详解:

一起笔就交代全文的主旨:“王蓝田性急。”一个人性急会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一个人性急也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作者只选择吃鸡蛋这一日常琐事展开——

有一次王述吃鸡子——现在叫鸡蛋,他用筷子去刺鸡蛋。王蓝田“刺”一回鸡蛋“不得”,“便大怒”,因这一点小事马上就大发脾气,说明他性子非常暴躁,暴躁的人没有一点耐心,稍不如意就会火冒三丈。“举以掷地”四个字写了两个细节:先把鸡蛋高高“举”起来,然后再死劲扔下去,是想把鸡蛋砸得粉碎,可见他对“不听话”的鸡蛋多么“痛恨”。哪想到鸡蛋煮得有点“老”,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碎,还在地面旋转不止,好像在向王蓝田示威,于是他下地用木屐齿去“碾”鸡蛋。“碾”字表示“踩”“踏”后还要搓揉几下,看来他与鸡蛋已经“不共戴天”。哪知“碾”鸡蛋“又不得”,王蓝田以木屐齿去“碾”鸡蛋,鸡蛋正好滚到木底前后齿中间,所以才“碾”不着鸡蛋。没有“碾”到鸡蛋他的火气更大了——“瞋甚”,“瞋”是发火时怒目圆睁的样子。看着这枚鸡蛋他不禁怒火中烧,为了发泄胸中的怒气,只好从地上拿起鸡蛋放入口中,使劲把鸡蛋嚼碎,嚼碎后立即吐出来。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并进而刻画他急躁火暴的性格,展现了极其高明的艺术技巧:每前一细节是后一细节的“因”,后一细节则是前一细节的“果”,就文章结构而言层层递进,就性格刻画来说又入情入理。如,“刺”没有刺着,于是便“举以掷地”;可“掷”又没有掷破,于是便“以屐齿碾之”;可“碾”又没有碾成,于是便放进口中“啮破”,主人公的情绪也从“大怒”变成“瞋甚”。盘中煮熟的这枚鸡蛋,已经不再是他用餐的食物,而成了他眼中“狡猾”的“敌人”。此时他对鸡蛋已恨得咬牙切齿,最后从地上拣起鸡蛋放进口中嚼碎,不是要咽下鸡蛋填饱肚子,而是“啮破即吐之”,一解心头之恨。

的确,王蓝田也许算不上雅士,也许还够不上能臣,但他无疑是一位真人。

我们欣赏故作清高的“雅”,还要喜欢剖肝露胆的“真”。

二、学驴叫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选自《世说新语》

建安时期有七位成就很高的文学家,号称“建安七子”。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和刘桢。他们聚拢在曹氏父子身边,形成建安文学集团。

建安年间(196—220),“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字仲宣,177—217)是时为世子的曹丕、曹植的好友,生前在曹操手下任职。王粲又瘦又矮,长得挺丑,人却蛮聪明。路边的碑文,他读一遍就能背诵。下棋时打翻了棋盘,他能把棋局重新摆出,一子不差。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跟随曹操征讨孙吴,翌年病死,曹丕不胜伤感,率众文士为王粲送葬,并对同去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学一声驴叫来送他吧。”于是,送葬的人都学了一声驴叫。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学了一声驴叫,灵堂里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驴叫声……

曹丕让众人学驴叫,一是因为他再也听不到王仲宣学驴叫,一是借此承认王粲的价值,这也是怀念死者最好的方式吧。

王粲是一位旷世奇才,文理皆佳。梁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魏晋名士中大多有癖好,有的喜欢锻铁,有的喜欢种竹,有的喜欢养鹤……他们的举止不像后世士人那样中规中矩,言谈也不像后世士人无盐无味。

魏晋时期有才华的文人都有个性,有的风流倜傥,放诞不拘,书生气十足;有的敢说敢怒,嬉笑怒骂,任性而无所畏惧,充分展现个人的潜能。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魏晋风度”。

当时文人名士在精神、性格上的这种“魏晋风度”,似乎与驴相通:驴的鸣叫,一定程度地表现出一种桀骜不驯、无拘无束的气质。王粲、孙楚、王济们在驴身上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觉得驴鸣代表了他们的发声,那洪亮、顿挫、极具个性的鸣叫,足以给世人以震撼。

很多魏晋士人坦荡真率又个性鲜明,他们大都有情有义有才有趣,难怪日本近代诗人大沼(zhǎo)枕山说:“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1.1.4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典故

上一讲我们讲了王蓝田吃蛋、学驴叫两个好玩有趣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世说新语》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它所传递的那种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令无数读书人心驰神往,千百年来一直影响深远。由此也引申出了好多成语,这一讲让我们看几个和《世说新语》有关的成语故事,让我们细细体会充满魅力的魏晋风度,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气质精神。

成语介绍:

【成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释义】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故事:

孔融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拜望李元礼。这个李元礼就是李膺,门槛高得不得了,那可不是谁想见都能见的。登门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亲属,才让通报。那么孔融才十岁,人家肯定不给他通报,那么他怎么办呢?

他对看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看门的一听说亲戚来了,就不敢不报。那么呢,孔融进来的时候。这个李膺也是一脸懵逼。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么个亲戚啊,所以呢,就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朋友了。”

孔子是孔融的祖先,老子是李膺的祖先,话讲得很好。李膺很高兴,宾客们都赞赏孔融聪明过人。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叫陈韪。这个陈韪到底是谁,已经不知到了,不过在这个故事里看来,应该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融的应对告诉他。

按照正常人的逻辑,你就做个顺水人情,说几句好话,表扬表扬人家孩子,落得个满堂欢喜不就得了吗。这个陈呢,就非得丧那么几句。他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那孔融呢,肯定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回头就怼过去:“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言外之意是您现在有点不聪明了。

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这就叫自取其辱。

字词: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人。

②李元礼:李膺,字符礼,是东汉末年清流运动的领袖。

③清称:具有清高名誉之人。

④奕世:累世。

⑤了了:聪明貌。

⑥踧踖:音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道理:

怎样把话说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年仅十岁的孔文举,深语这门学问和艺术,オ得以在李元礼的府上推销自己。虽然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讲话,但未必人人都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想要把话说好,说得中听,就必须搞清楚对方的心思和喜好。做到这一点,说话的时候,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当然,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也要能够沉得住气,仔细倾听对方,并探清对方的口气。等摸清楚对方的来意后,再做出适当的回应。这时候,需要说话者本人综合考虑,话一旦说出口去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一个好的说话者,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将主观意愿和客观效果得心应手地协调起来。孔文举舌战土大夫陈韪时所表现出的机变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聪明人说话,善于借力使力,这样才能显露锋芒,震慑对方。言语不在多,在于能否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二、割席分坐

成语介绍:

【成语】割席分坐

【释义】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故事: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掉了。

还有有一次,他们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字词:

管宁、华歆①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③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④过门者,宁读如故⑤,歆废书出看。宁割席⑥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xīn):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②捉:拿起来,举起,握。③掷:扔。④轩: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⑤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故,原来。⑥割席:割开草席。

道理:

只有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才算是朋友。管宁和华歆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金钱,管宁只是当作瓦石,是视而不见的;而华歆却是十分看重的。读书的时候,管宁专心致志,绝没有二心;而华歆却容易分心。虽然这些是平常的小事,但是足以反映出两个人的个人品质以及他们做事的态度。

三、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成语介绍:

【成语】七步成诗

【释义】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

背景:在“三曹”中,最有文学才华的应数曹植(192—232)。曹植字子建,自幼受到曹操的赏识,还差点被立为王储。可是他喜欢饮酒,又很有个性,最终失掉曹操的欢心,王储到底没当成。

曹操在世的时候,曹植的日子还好过,可曹操一死,哥哥曹丕当了皇帝,曹植的好日子算是到了头。——同学们想想,大凡做皇帝的人,最怕什么呢?最担心人家抢自己的位子;对自己的亲兄弟,更是严加防范。曹丕一上台,自然先把兄弟们控制起来。曹植名义上是王侯,实际跟囚徒差不了多少。

曹操死后,太子曹丕继承了王位,掌握了朝廷大权。这时,有人告发他的弟弟、临淄侯曹植经常喝酒骂人,还扣押了他派去的使者。曹丕便立即派人把曹植押来审问。

故事:

曹丕把曹植召来,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时间里作出一首诗。如果作得出,就免他的死罪。

曹植略微思索一下后,就迈开步子,边走边念出一首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说,煮豆子作豆豉(chǐ)时,锅底下烧着豆蔓子。豆子在锅里哭着说:豆蔓儿呀,咱俩本是一条根生出来的,干吗这么逼人太甚呀!——据说曹丕听了,十分惭愧。他听出了这双关语中的另一层意思:咱哥儿俩是一母同胞,你何必这么欺压人呢!

曹丕听后,也觉得自己对弟弟逼得太狠,感到有些惭愧,就免去了曹植的死罪,把他遣回封地。最后,曹植在一个远离京城的小郡忧郁而死。

道理:

危急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魏文帝有意除掉曹植,因此想出让曹植“七步之内作诗”的要求。但曹植处变不惊,凭借自己的才学,含沙射影地驳斥了对方,让对方自感理屈,无力反驳,这种危急时刻的反应能力,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的东西。

生活不可能水远都是风平浪静的,难免会激起一些风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突发状况,我们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尽快将焦躁、紧张、慌乱等负面情绪从身体里剥离出去,然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出反应。我们应该有勇气和胆识,但同时要有心如止水的定力,很多成功的决策和选择都是以冷静理智为前提的。

1.1.5 跟世说新语学做旷达乐观人

上一讲我们讲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割席分坐、七步成诗三个成语故事,你还有印象吗?

引言:

其实,在《世说新语》的36门里,每一门都体现着魏晋特定的社会风流。

在《世说新语》所记的五六百人中,每一位也都具备独特的个人风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世说新语》文本,从几个代表性的故事中,一览魏晋风流的概貌。

故事一: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①彷徨:徘徊。

②忆:思念,想念。

③就之:靠近他,指到戴逵那里去。

④宿:一夜。

⑤造门不前:到门口而不进去见面。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东晋名士王子猷的。王子猷,名徽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以放诞不羁而著称。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大雪的冬夜,王徽之夜里醒来,打开窗户,四望皎然,天地间一片白茫茫。他一边独自喝酒,一边欣赏雪景,在清冷幽静的环境中踱步彷徨,他咏起了左思的《招隐诗》,于是想起了一位隐士朋友,就是戴逵戴安道。在这样的兴致之下,他即刻出发去拜访住在剡县的戴安道,大致上就是从地图上的绍兴沿曹娥江到嵊(sheng)州。一叶扁舟在江南的雪夜独行,经过整整一宿方才到达。就在人们都认为他会叩门而入与友人欢聚的一刻,他却转身走了。人问为何,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兴”是一种非常个人的情绪,皎洁的雪夜,独酌、咏诗,突然就触动了王徽之的“兴从而促成了浪漫唯美的行程。“兴”寄于过程,而非目的。王徽之想见的也并不是戴逵,而是由“兴”引发的诗意的自己。这样奇特的行为,正体现了魏晋士人优雅脱俗、任性随兴的风度。

道理:

做人,最重要的是快乐。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就是一种快乐之道。当自己兴致来临时,不必瞻前顾后,左思右量,而是马上行动,让自己投入到那个兴致中并实现它。这个过程,本是就会给人带来极致的满足。所以说,做人何必太拘束?不如抛开计划,扔掉常规。没有了拘束,只是跟随自己的兴致来生活,快乐就会浮现。当兴致消失时,也不要勉强自己照着原计划坚持做某件事情。计划不如变化快,酒脱一点,自在一点,不强求自己。

故事二: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注释:

①自胜:自我控制。

②孩抱:已会笑还要人抱。孩,指小儿笑的样子。为了凸显年龄小。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儿子夭折,山简去探望他看到他悲不自胜,于是宽慰他说,这么小的孩子,跟你建立感情的时间还很短,不必如此悲痛。王戎回答说,圣人忘情,超越了情;最下之人不及情,没有能力获得情;而“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并不是值得效仿的,而“我辈”钟情的生活方式,才是理应如此的。山简“服其言”,也就是认同王戎“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观点。魏晋人超越脱俗,但并不无情,相反,肯定人的感情尊重人的感情,这是《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最为突显的特质之一。

道理:

当某人失去了某一亲朋好友时,别人常会对他说:“节哀”。这虽说是一种其实已经失去了实际效用的劝慰方式,但从礼仪的角度来讲,它永远不过时。山简并非不懂礼仪,相反正是因为他懂得礼仪的无用才说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劝慰之话。他本是出于好意,想以最现实的说法来减少王戎的痛苦。他言语之意:死去的孩子还年幼,跟王戎的感情还不深,悲痛可以少一点。无论是何人,听到这样的话未免都觉刺耳。王戒虽然不乐意听,因知道山简的本意是好的,所以并没有斥责他。

王容反驳的话,其意思通俗点说就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等云云众生,既无法做看透生死的圣人,又不是无情如草木,注定为情所困,为得失所悲苦。

故事三: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注释

①连手共萦之:拉着手把他围绕起来。

②游这:嬉游。

③妪:女子的通称。

④委顿:疲乏狼狈。

魏晋是一个盛产美男子的时代,潘安、卫玠(jie)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潘安的。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后世以潘安称之。潘岳在年少的时候,曾“挟弹(dan)出洛阳道”,带着弹弓出门,被路上的粉丝团团围住,观看他的美貌,造成了交通堵塞。而容貌较丑的左思,想要东施效鞶,则遭到了“齐共乱睡之”的围攻,不得不“委顿而返”。爱美是人的天性,魏晋人热爱美好、赞赏美好、追慕美好,并且对东施效鞶那样的虛假做作丑陋毫不容忍,这正与思想上崇尚自然、肯定人性是密切相关的。值得注意的是,潘岳的美,不仅在于“妙有姿容”,更在于“好神情”,也就是一种潇洒的神韵、精神气质。这种由内而外的、形神兼备的美,才是理想的美。

道理:

为什么“东施”总爱“效顰”,甚至如左太冲一样有才华的人都要为自己的丑陋外貌争一口气?

这跟人的本性有关。人天性爱美,喜欢被人喜爱,这是任时代进步也改变不了。所以,换个角度想想的话,“东施效颦”这件事虽说可笑,但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即使长得貌丑,一个人也有争取他人喜爱和认同的权利。只是,“效颦”的“东施”用的方式是错的。效颦者被自己的嫉妒心蒙蔽,忘记了这么一层道理:人获得他人认同和称赞不是因为他像谁,而是因为他是他自己。

做自己,再丑也不会遭人唾弃。模仿别人,既不成别人也丢了自己,才遭人唾弃,让自己尴尬。

1.1.6 世说新语讲义大纲

一、世说新语概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这部书,被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誉为“中国的风流宝鉴”(《论风流》)唐代诗人杜牧咏叹:“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日本近代诗僧大沼枕山也在诗里赞颂:“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风流这个词,往往与六朝相联系,在六朝时期,风流主要是指个人的个性风格。这六朝人物的风流,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世说新语》这部书。那么,《世说新语》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在接下来的三讲中,我们将逐一探讨它的体裁、作者和特征。首先我们来看体裁。《世说新语》的体裁,是六朝志人小说。这里面有三个词,“六朝”“志人”“小说”

六朝

六朝,是一段历史时期的名称,但给我们大部分的同学的印象都是,不熟悉。很多人都难以准确地说出六朝是哪六朝。其实,以数量命名,就说明这是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代。“六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六朝,指的是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建都建康(今南京)的朝代。广义的六朝,则是指从汉末天下大乱到隋再度统一中国这大约四百年中间整个南北方的历史,这一段历史也被称为魏晋南北朝《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末,记载的主要是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社会上层士人的言行轶事,因此是典型的六朝著作。

六朝的时代特色是“乱”,持续了近400年的乱世。无论是“十八路诸侯讨葷卓”,还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论是“魏蜀吴三足鼎立”,还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论是“五胡乱华,永嘉南渡”,还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无一不反映着这段时期的常态一一分裂与战争。我们读《世说新语》,品魏晋风流,都不能忘记这个历史大背景。

另一方面,六朝又是一段各民族大融合,东西方大交流的时期。文化上高度繁荣,思想解放,群星璀璨,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要了解这样的时代风气、社会风貌,最好的入口就是《世说新语》。

志人

所谓“志人”,“志”就是“记”,表示这部书所记教的内容是关于人的。《世说新语》记载的,就是从东汉末年到东晋末年的一些贵族名士,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曹操、司马懿等乱世英雄,也有曹植、建安七子、左思潘岳、王義之等文人墨客,还有常常被作为魏晋风度代表的竹林七贤,等等。《世说新语》记载了这些人的言和行,鲁迅先生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以高超的文学技巧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物的独特风貌。

那么,可能同学们会有疑问了: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记载他们的故事,不应该是史书或者传记吗?可《世说新语》是小说啊!这就涉及到《世说新语》体裁的第三个词,“小说”。

小说

什么是小说呢?我们看今天的小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虚构”。但这是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学影响后形成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古代的书,它并不受到现代小说概念的约東。那么,古代的“小说”是什么呢?小说两个字,我们分开来看。

什么是“小”?所谓“小”,是从价值层面而言的。我们古人讲“文以载道这个“道”是宏大的、通常关乎治国平天下的。但小说不是,它往往只是为了娱乐休闲,记载一些逸闻趣事,因此从传统观念上来看,它在价值上是“小”的。当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它的价值并不小,甚至胜于一些所谓的“载道”的作品

所谓“说”,是从来源层面而言的。不是高文典册郑重记录下来的,而是口耳相传的、道听途说的,说明它的来源未必可靠。因此,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尽管它的来源未必可靠,但也未必就不是真的。因此,在“小说”和“史书”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边界模糊的交错地带。《世说新语》确实有小说特征,有些有趣的故事不具有史料价值,也无从考实:但同时,它的许多小故事与重要的历史背景相关联,有真有伪,抑或真伪难辨。更重要的是,《世说新语》在总体上描绘出了魏晋时代士族社会的精神风貌,其所反映出的特定的历史氛围是真实的。所以,《世说新语》虽具有小说的特点,却仍然带着史书的色彩。门类设定

二、作者刘义庆

《世说新语》的作者叫刘义庆,是南朝刘宋的宗室,曾封临川王。南朝时代,上层社会有崇文的风气,一些政治地位显赫的人物一一尤其是王室成员,喜欢招聚文士、编撰书籍。这往往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同时还有标榜风雅、博取美誉的用意。所编撰的书籍虽然只署他们的姓名,通常却是在其周围文士的参与下完成的。

很有可能,《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和他的门客们共同编撰的。这样的署名方式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如《吕氏春秋》《准南子》等,其真正的作者都是集体,是署名作者所养的门客集体。

《世说新语》也不例外,它是在汇辑以前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这些前源文献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与之性质相同的志人小说,比如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两书都已散供,今天有辑佚本。前者被辑出来的有超过三分之一被《世说新语》采用,后者在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出的84条中,就有74条被《世说新语》采用,比例非常高。

此外,《世说新语》还有许多资料来源于各种史书和人物传记。比如《汉书》《三国志》,以及东汉以后兴起的各种杂史、杂传。

但是,《世说新语》并不是单纯地汇辑资料。

首先,编撰者对采用的旧文是经过一定处理的,对有些资料,作了删削、润饰一类的加工,有些虽然照录原文,但这也是因为它们符合编撰者基本的标准因此全书具有大体统一的文字风格。

第二,编撰者按照自身的趣味和立场,将各种资料分为三十六个门类来编排,形成了一个从各个方面来观察、描述历史人物的系统,这和单纯汇辑资料也显然不同这三十六门,又分上、中、下卷。

三、文本解读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他即将接见匈奴的使者,但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好,不足以威镇远国。那怎么办呢?“使崔季珪代”,让长得好看的崔琰来代替他,假装崔琰是曹操,而曹操自己“捉刀立床头”,提着刀站在椅子旁边。崔琰是东汉末的名士,出身于清河崔氏,名门贵族,也是曹操非常重要的谋臣,《三国志・崔琰传》说他仪容威重,所以曹操选了他来代替自己。等到见完了匈奴使者,曹操让间谍去问使者,魏王如何?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当然是有不寻常的美好仪容,但是站在座位旁边那个捉刀人,他才是真英雄。曹操听了,赶紧派人追*了这个使者我们不太清楚曹操为什么要追*使者,也许曹操猜忌心中,不愿意被看透他觉得使者似乎看透自己了,所以要*了他。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形貌对于魏晋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以至于让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而从形貌之外透露出的精神人格,曹操的真英雄的气场气质,则更加受到重视和赞赏。

故事一:

容止(01)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此使。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形陋:相貌丑陋。③崔季珪:崔琰(yan),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晋爵为魏王,匈奴派使者来朝。同年崔琰被曹操赐死。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他自认为相貌丑陋,不能对远方国家显示出自己的威严,便叫崔季珪代替,自己却握着刀站在崔季珪的坐床边。接见后,曹操派密探去问匈奴使节说:“你看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的崇高威望非同一般,可是床边握刀的人,这才是英雄啊。”曹操听说后,趁使节回国,派人追去*了他。

【解读】匈奴赞曹操是个英雄,却遭曹操*害。这篇故事的结局是很多人议论的话题。有人说使者说崔琰“雅望非常”一句,特别是“非常”一词让本就貌丑的曹操十分不爽,因此起了*心。又有人认为,曹操恐怕匈奴使者认出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帝王,怕他回去以后宣传自己貌丑且自卑。另有说法是,曹操觉得这个匈奴使者的眼光非常犀利,是个人オ,留着是个祸害,于是*了他。回头看看曹操让催琰假扮自己的原因,更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如果匈奴使者误认为崔琰就是曹操,那么他回去以后可能散布这样的论:传说中的英雄曹操还不如曹操身边的一个侍卫。这样一来,曹操本想威慢远国的目的就达不到了。与其让匈奴造谣,不如*了他威慑匈奴族,因此曹操毫不犹豫地*了使者。

故事二:

排调(59)

顾长康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顾长康,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字。顾恺之在吃甘蔗的时候,先从尾部开始吃。这本是非常鸡毛蒜皮的事,日常的习惯,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可有人就是那么无聊,要问他,你为什么吃甘蔗先吃尾部?而顾恺之的回答却极妙,“渐至佳境”,因为甘蔗尾部不太甜,我从尾部吃起,就越吃越甜,但“渐至佳境”四个字,又不完全是在解释甜不甜的琐屑,它从琐屑中超越出来,具有哲学的、诗的意境,真是化腐朽为神奇。而这个回答,也为我们汉语贡献了一个成语——渐入佳境。

【注释】顾长康:就是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他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啖:吃。

所以:……的原因。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解读】吃得渐入佳境,意即会越吃越甜。顾恺之如此吃法,说明他非常会享受生活。不会事受生活的人,先把甜头吃完了,剩下没有味道的那部分,最后会觉得人生如从头(根部)到尾(细小的顶部)吃甘毫无甜蜜幸福可言。而会享受生活的人,先苦后甜,越来越甜。

正如顾恺之所说,“渐至佳境”。甘蔗吃完了,嘴巴上还余留甜味。生命走完了,嘴角还挂着微笑。渐入佳境,应该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生活姿态。即使现在的日子有些苦,也要一步步地“吃”下去。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让自己对生命感觉到越来越甜蜜。

故事三:

雅量(03)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注释】①夏侯太初:即夏候玄。②作书:写信。③跌荡:跌仆摇晃,站不稳脚

【译文】夏侯玄曾经靠在一根柱子上写信,当时正下着大雨,一个闪电突然劈到柱子上,夏侯玄的衣服都被烧焦了,但他神色不变,继续倚着柱子写信。一旁的宾客和随从,全都吓得站不稳脚,联倒在地。

【解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我们常常以此来形容一个人处变不惊、沉稳冷静的样子,但如夏侯玄一般,衣服被闪电劈焦了还镇定自若的人,确属罕见。在突发状况面前未尝仓皇失措,不失为种气量宽宏的表现,算得上是一种雅量。

四、文海拾贝(语法析解)

政事(16):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船官悉录锯木,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读争)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有一官长(读荡)连根取之,仍当(读荡)足,乃超两阶用之。

【1】古今字

听事,厅事。

【2】破读字

正会,正,读争,阴平。正月初一聚会。

官长,长,读涨,上声。官吏。

当足。当,读荡。代替。

【3】实词、词组

性检厉,性,天性;检,细致;厉,严格。

作荆州,作,担任。

敕,告诫。

发,征调。

【4】虚词

悉录锯木屑,悉,范围副词,全都。

悉以作钉,悉,范围副词,全都。

咸,范围副词,都。

都无所妨,都,全。

皆令录厚头,皆,范围副词,都。

值积雪始晴,值,恰逢,碰上。

仍当足,仍,因,于是。

【5】修辞

积之如山,比喻,像一座小山。

【译文】陶公生性办事认真,极为节俭,并且勤于政事。陶公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命令造船官将下来的木屑都收集起来。大家都不明白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后来,正月初一期会的时候,正赶上雪后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上十分潮湿,不方便通行。于是,陶公下令将之前收集的锯末屑盖到台阶上。这样行走起来一点儿担忧也没有了。官府里所用的竹子,陶公又下令将粗厚的竹头收集起来。收集的竹头很多,堆积起来,简直就像一座小山。后来,桓玄武出兵讨伐蜀地,造船的时候,正好利用这些竹头做钉子使用。又有人说,陶公曾经征调所在地的竹,有个官吏连竹根一起使用,以竹根当作竹篱的铁足。因为这件事,陶公立刻提拔那位宫吏,接连升了两级官阶。

【解读】从陶公的故事可以看出他具有节俭的生活作风,且又具有使“物尽其用”的智慧。汉语中有个成语叫“竹头木屑”,多用来比喻可以利用的废物,也用来指一些可用来应急的东西。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典故来的。其实,古人的节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时候的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基础十分有限。他们的节约可以说是迫不得已,但是也并非每个执政者都能有陶公这种节约精神和智慧。陶公看起来做了很多无用功,而且表现得吝啬,其实他是处处精打细算,时时想着为国家节约财力、物力。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懂得为国家、百姓着想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必定是受百姓爱戴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陶侃这种节俭之道。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浪费资源,过度消耗,就等于摧残地球。倡导古人的节俭之风,势在必行。

识鉴(22):郗(xi)超与谢玄不善。符(读蒲)坚将问晋鼎,既已狼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读zhong)其不以爱善。

【1】破读字

符坚,符,读蒲,姓氏。

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重,读zhong。

【2】词类活用

狼噬梁、岐,狼,名词作状语,表比喻。

虎视淮阴,虎,名词作状语,表比喻。

匿善,善,形容词用如名词,好处。

【3】实词

不善,关系不好。

匿善,隐匿别人的优点。

问晋鼎,典故,夺取晋朝政权。

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4】虚词

是必济事,是,指示代词,这。

虽履屐之间,虽,即使。

【5】修辞

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对比。

【译文】郗超和谢玄关系不好。苻坚图谋东晋政权,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又对准河以南虎视眈此。当时的朝中大臣商议着让谢玄北上讨伐,人群中颇有不同意见。只有郗超说:“这样安排必能成功。我昔日曾经和谢玄在桓温府上共事,见他能够让人各尽其オ,即使是非常小的事情,也能够任用合适的人选。以此推算,我决定谢玄必定能够建立功勋。”谢玄大功即成,当时的人全都赞叹都超有先见之明,同时又敬重他不因个人思怨埋没人オ。

【解读】意见不同是一回事儿,但这并不意味着争执的双方就必然有一个是错的,可能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郗超并未因为谢玄和自己意见相左就全盘否定对方,相反,他却从两人的交往包括对峙中发现了对方的优点,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肯定会有一番作为,因为他处世很纯粹,立场不同,但不交杂任何主观感情,别人的优点就是优点,喜不喜欢是你的事情,但推荐不推荐是你的原则。很庆幸,郡超坚持了正确的选择。

五、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1)四到:

l眼到,识古字。

l口到,要吟诵;

l心到,用心记;

l手到,勤查阅。

(2)熟读文选。

(3)掌握词汇。

(4)归纳语法。

(1)四到法:第一到,是眼到。这套教材是繁体字书写的《古代汉语》(高小方)。所以要把繁体字看仔细,写清楚。必须把繁体字的书写看清楚,而且记下来。比如龟的繁体:

再比如龟虽寿,给别人祝寿写一个寿的繁体怎么写。

要写对需要平时看清,这是眼到。

口到:古代汉语本来就是有声语言,所以要能够吟诵,或者叫做吟哦(e)。要转化成有声语言读出来,在大声读古文的时候,腮帮子在运动,运动记忆是不容易忘记的。效果比眼睛看一遍好很多。读书要这么去读。早晨要背诵的古文和熟读的古文,需要大声念一念。

有些时候老师坐校车过来,听到同学大声读外语,如果可以听到读古文的话,老师更加高兴。

心到就是要用心记,用心想,特殊的音和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意思,都是用心记,用心想。

手到,不认识的字都是要去查的。老师是随身带着一本袖珍的词典的,用一个塑料口袋放在包里面要耐磨一点。老师在来去的汽车上就要想想普通话的音是否弄正确了,所以就保证上课不会冒出江阴话出来,这个手勤快一点。所以把《新华字典》放在包里面,如果手不到,读半边是会出错的。比如絺绤,胡适先生把这两个字读成xi gu,刚好有王继刚先生从教室外面走过,就听到胡适先生把这个弄错了。这两个字,一个读chi(第一声),一个读xi(第四声),是葛布的统称。

2)以文选为中心。语言规则就在言语作品之中,把言语作品,也就是文选作为一个学习的中心,读熟了之后就可以掌握词汇和语法,所以以文选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合理的。大家知道学习英语文选也是中心,有些时候把名篇背几篇,就可以把词汇和语法就可以掌握清楚。如果文轩没有掌握清楚,空谈语法是没有效果的。

3)以词汇为重点。词汇变化是比较快的,语言会变化,但是不多,语法稳定性比较强。在这三者之中词汇是变化最快的。古代汉语最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词汇。

比如《世说新语》里面: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这里的信是信使),读书竟,

这里的信,反而不是书信,这个词往往被翻译家和读书者弄错。有一个《世说新语》翻译小组,翻译之后出版,这个词就翻译错了,这个信是信使的意思。翻译的错误往往就错在词义的解释上。所以学习古代汉语是词义为重点。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为什么强调常规语法,因为出现频率高,学会就可以解决一大批的问题。常规语法比较冷僻的语法现象,冷僻的没学会也没有关系。

5)逐步掌握语法知识。要点都要弄懂,掌握起来。

6)认真做好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7)培养浓厚的兴趣。人有些兴趣,不需要特别培养就有的,比如吃。但是有些兴趣是要特别培养的,比如学习古代汉语这种兴趣,是需要特别培养的。原先没有的兴趣,都要培养。因为国家希望能够年轻朋友可以顺利读懂并且批判继承。在国外好像说兴趣是最好的向导,老师认为应该补进去。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应该培养的一种兴趣。没有兴趣也要培养出来,然后靠这个作为向导。

8)四字诀(勤谨精进)(在大学里面最为要紧的就是严谨,不能大大咧咧,最近几年流行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叫做谨,出口就要错,丢三落四,这是不行的。精益求精,不能浅尝辄止。有些时候,《左传》读了两三篇,就说读过了,是不行的。左传是19万6千800多字,这么大的篇幅,才读过几百字,就说《左传》读过了,是不合格的。学习的目的是超越我们的前人。

学习要求:

1)准备好一本课堂笔记本;

2)准备好一本读书笔记本,每天笔记不少于200字。

3)准备一个作业本

4)《说文解字》(大徐本的《说文解字》)是徐铉和徐凯兄弟两个,对《说文解字》都有研究。徐铉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带着一批人校订《说文解字》,弟弟寿命短,在南唐刚刚灭掉的时候,就已经病死了,所以没有进入北宋这个时段。哥哥是大徐,弟弟是小徐。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就是大徐本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有影印)。老师建议买一本这个放在枕头边。熄灯前看那么五条十条,持之以恒,花几个月的时间读一遍。

5)准备一本《词诠》,这是杨树达写的文言虚词词典,解释了500多条虚词。

栏目热文

1-6年级看拼音写词(1-6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

1-6年级看拼音写词(1-6年级上册看拼音写词语)

语文学习,字词练习少不了。今天整理出了1-6年级语文下册看拼音写词语,建议家长打印给孩子练习!01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拼音写...

2023-04-21 00:32:34查看全文 >>

野猪代表什么(野猪的性格有哪些)

野猪代表什么(野猪的性格有哪些)

中国日报/图《小猪佩奇》,这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赢得了美国和中国观众的喜爱。故事围绕小猪佩奇及其家人和朋友的愉快经历展...

2023-04-21 00:49:15查看全文 >>

野猪用英语怎么说(野猪的英语怎么翻译)

野猪用英语怎么说(野猪的英语怎么翻译)

知识链接: 在英语中,没有复数词形变化(或者说没加"s/es"等复数标志)的名词有三类:1.只能用作...

2023-04-21 00:46:07查看全文 >>

动物的物是轻声吗(轻声判断最简单方法)

动物的物是轻声吗(轻声判断最简单方法)

今天起开始逐字解析这幅作品,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先生毛笔楷书字汇上摘取制作的,和作品里面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

2023-04-21 00:47:13查看全文 >>

野猪英文怎么说(野猪用英语翻译)

野猪英文怎么说(野猪用英语翻译)

快过年了,我们即将送走狗年,迎来猪年。不怕暴露年龄,我自己就是属猪的,正在纠结本命年要不要穿红内裤。进入今天主题前,咱们...

2023-04-21 00:28:53查看全文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全文的意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停顿和意思)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全文的意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停顿和意思)

一、【古诗词】《牧童》 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2023-04-21 00:37:28查看全文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现代汉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未字的意思)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现代汉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未字的意思)

第一篇(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

2023-04-21 00:36:12查看全文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解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家禽的解释)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解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家禽的解释)

【古诗词】《牧童》 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

2023-04-21 00:28:21查看全文 >>

孔雀是夫子家禽什么意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禽意思)

孔雀是夫子家禽什么意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禽意思)

读统编语文 品传统文化11最近比较火的抖音里,有一类点击量很高的视频,我们姑且称之为“晒儿”视频。视频中的儿童明眸皓齿、...

2023-04-21 00:54:39查看全文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仿写(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转为肯定句)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仿写(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转为肯定句)

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一)一、用“—”画出每一组加点字错误的读音,再改正。1.水泵(bèng) 颧骨(qián) ...

2023-04-21 00:26:1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