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华祖先发源地(中国人祖先来源于哪里)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4-25 20:54:4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山西人口外迁主要路线图

一些倒霉的移民,刚被迁到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没过几年,又要响应国家的政策,再次动身,迁往更僻远之地。

明初提出“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鼓励移民实边开荒,以防边患,

把屯垦特别是军屯作为强兵富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洪武年间,全国直接参与屯种的军士就达120万人之多,

主要分布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以及云南一带。

为解决众多军政人员的粮饷,

政府组织从江苏、安徽、湖南、四川、河北、山西等省大规模移民戍边屯田,其中不乏举族西迁。

各省移民中,山西移民遭遇二次乃至三次迁徙的概率最大。

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官方强迫移民的手段几乎没有下限,

甚至直接派人摧毁你的房子,让你无家可归,只好老老实实离开故土。

大量的族谱、碑文都在诉说这段血泪史,

山西移民,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抛家别里的痛史,家家都有一部艰苦创业的远征史。

中华祖先发源地,中国人祖先来源于哪里(5)

3

根据学者统计,明初有组织地从山西迁出人口的次数高达18次,移民人数逾百万。

迁出人口的地区,几乎覆盖全省,

尤其是地处晋南的平阳府,成为人口输出的集中地。

平阳府下辖的洪洞县,地处交通要道,

北达幽燕,东接豫鲁,南通秦蜀,西临河陇,自然成为迁民的重点县。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几乎是北方民间妇孺皆知的一句歌谣,洪洞被无数人认定为故乡。

我们已经知道,在明初大移民的洪流中,人口输出覆盖山西全省,

为什么到最后,各地家族后人认祖归宗,只认洪洞大槐树呢?

民国时期,就有人发出如此感慨:

山西输出人口,远远不只洪洞一地,但这些迁民世代都称自洪洞大槐树迁来,

仅知有洪洞,不知有他处,

仅知大槐树,不知生大槐树之村庄,

以一县为发祥地,以一树作遗爱品,

入人心之深,千古不移,奇矣!

《洪洞县志》记载,这里原是座寺院,名广济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

寺院宏大,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有官道从树下通过。

冬季树叶凋落,老鹊窝(一说“老鸹窝”)在大树枝上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初迁民时,便在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

所迁之民依依不舍,起程走了很远,还频频回首,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它上面的老鹊窝。

大槐树和老鹊窝,成为第一代移民最后的记忆。

由于被迁之民绝大多数为贫贱之民,辗转移居他乡之后,终生创业,

以至于二代、三代也绝少读书识字之人,

迁民的祖籍、经过无法用文字记载,几百年来只能靠祖辈口头相传,

大部分移民就把大槐树和老鹊窝误认为是自己祖籍的村庄了。

在中国移民史上,类似洪洞大槐树这样被移民世代记忆为故乡的地点,

还有南雄珠玑巷、山东枣林庄、苏州阊门外、南京杨柳巷、江西瓦屑坝等等。

但没有一个地方,像洪洞大槐树影响这么大,覆盖的移民省份这么广。

随着明初大移民之后,数百年来的社会变革,

这些移民中原的山西人后裔,又辗转迁往川、广、云、贵、东北、西北乃至全国各地,

从而形成了“洪洞移民遍神州”的局面。

中华祖先发源地,中国人祖先来源于哪里(6)

洪洞大槐树景区举行寒衣节祭祖大典,祭祀人员向先祖敬献三牲

4

其实,中国许多家族的族谱在追溯先世来源的时候,

虽不排除正牌后裔的可能性,但或多或少都带有“虚构自己祖先”的成分。

当大批山西移民迁入北方其他地区时,

基于生存竞争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身份无疑是明智选择。

大槐树移民作为具有共同乡土情结的移民集群,易于形成社会竞争的团体优势。

这种实在的利益,驱使移民后代集体虚构祖先的出处。

历史学家葛剑雄曾提出移民“从众心理”说

在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中,

不排除有很多非洪洞大槐树移民,其家族史在传承过程中失忆而不知祖先的具体家乡,

看到其他家族自称是大槐树移民,便称自己也是。

也不排除一些山西移民虽知祖先来自何处,但是为了从众而认同并不存在的“大槐树”这个虚构的象征性故乡。

究其实质,大槐树移民不仅是一个移民的从众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对家乡文化认同的过程。

然而,许多人想不到的是,

洪洞大槐树这一“历史悠久”的家园认同传统,其实历史一点儿也不悠久。

简单来说,洪洞大槐树是民国初年才被指定出来的一个具体的地点。

曾在山东做一个小官的洪洞人贾村人景大启,回乡后向当地商人士绅募捐了390多两银子,

然后在他认为是古大槐树的地方树碑建坊,

历经百年宣传,如今成了全球自称洪洞大槐树后裔者的朝圣地。

但据景大启说,大槐树和广济寺早已不存,无从稽考。

中华祖先发源地,中国人祖先来源于哪里(7)

如今的大槐树和广济寺,都不是“古迹”

现在被认定的“那棵大槐树”,并非原来“那棵大槐树”,

当地方志说,这是“第三代”大槐树,前面两代大槐树已枯死。

中国人慎终追远,寻找精神家园的内心需求从未停止,

“古大槐树处”纪念碑坊的出现,正好给了国人一个缅怀先祖的实物,

迄今,每年都有许多人返回这个被建构起来的地点,寻根祭祖。

虽说历史如烟无形,但有形的历史更容易被接受。

人们需要面对一个具体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理解:

自己从哪来,将要往哪去!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道教真正发源地(中国正宗道教发源地是哪里)

道教真正发源地(中国正宗道教发源地是哪里)

一、成都地理位置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成都地势复杂,东部为龙泉山脉,中部为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

2023-04-25 21:08:44查看全文 >>

五指山原型是哪个山(五指山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五指山原型是哪个山(五指山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今天的行程来到昌都市洛隆县。洛隆,是以前从川经昌都入藏的必经之地,可谓咽喉。而且洛隆盛产粮食,被称为藏东粮仓,地位尊崇。...

2023-04-25 20:52:48查看全文 >>

五指山以前叫什么名字(住在五指山的真实感受)

五指山以前叫什么名字(住在五指山的真实感受)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是很多人海边度假首选之地。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来海南就是要到三亚体验一下阳光沙滩和比基尼美女的热带沙...

2023-04-25 21:27:08查看全文 >>

五指山历史文化(五指山的由来和历史)

五指山历史文化(五指山的由来和历史)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鲍宇雁】“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海南岛上保卫祖国。”一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传遍大江南北,5月1...

2023-04-25 21:13:01查看全文 >>

五指山文化简介(五指山历史详细介绍)

五指山文化简介(五指山历史详细介绍)

“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4月13日、14日两天,海南交通广播主持人江枫、周同、记者天晴和海南多位知名摄影老师一起走进...

2023-04-25 20:50:57查看全文 >>

科目一扣分1分3分6分9分12分口诀(科目一最笨过关方法)

科目一扣分1分3分6分9分12分口诀(科目一最笨过关方法)

科目一几千多道题,几天就要全部刷完还是有难度的。考前冲刺,一定要掌握好技巧和口诀,以下5个技巧口诀帮你考前冲刺,考96分...

2023-04-25 20:44:19查看全文 >>

科目一考试题2022最新版技巧(科目一考试题技巧大全)

科目一考试题2022最新版技巧(科目一考试题技巧大全)

科目一考前速记技巧科目一考试题库有两千多道题,埋头苦练效率低,还容易产生疲劳和抵触情绪,将考点口诀化记忆,再进行针对性练...

2023-04-25 21:20:02查看全文 >>

科目一罚款题口诀顺口溜(科目一罚款题技巧)

科目一罚款题口诀顺口溜(科目一罚款题技巧)

上篇我们写过所有的罚分题,总结下来就是两图一表,记住那两张图和一个单字表,就没问题了。但是这有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至...

2023-04-25 21:15:29查看全文 >>

科目一考试扣分技巧口诀表(科目一扣分口诀大全)

科目一考试扣分技巧口诀表(科目一扣分口诀大全)

我看看谁的罚款扣分题还在死记硬背,来学学这种归类记忆法,想忘记都难!扣分题归类记忆技巧扣分题归类:归类记忆一:交通事故逃...

2023-04-25 20:58:34查看全文 >>

科目一扣分罚款口诀技巧(科目一扣分1分3分6分9分12分口诀)

科目一扣分罚款口诀技巧(科目一扣分1分3分6分9分12分口诀)

让大家抓狂的罚款扣分题又是科目一的必考题。超速的到底扣几分,酒驾到底扣几分。一定要记住这些必备口诀!!,...

2023-04-25 21:29:03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