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1984年分田到户政策)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01 23:57:3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2018年是农村改革四十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农村改革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对于更深入理解我国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将会有很大帮助。

农村改革的历程、经验和贡献

1

改革的突破

*同志讲: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讲: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具体讲,农村改革是从打破集体土地只能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僵化认识和体制后才取得突破的。之后,农村集体土地开始实行由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形成,最初是农民的自主自发行为,但党对农民的创造始终高度关注、不断对其进行总结、提炼和完善,并把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升为政策进行推广。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1984年分田到户政策(1)

农村最初出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时,中央并不赞成。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可以按定额计工分,可以按时计工分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但这个《决定(草案)》在1979年9月四中全会正式通过时,就删除了“不许包产到户”这句话。这既体现了农民勇于创造的精神和敢于坚持的韧性,也反映出党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尊重群众创造、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因此,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但农村改革中迅速普及的并不是“包产到户”,而是“包干到户”。这个转变极为重要。“包产到户”仍然保留着集体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制度。而“包干到户”实行的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是自己的”,这就使农民家庭成了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不必再实行集体统一核算和统一分配。这也就为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创造了条件,为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奠定了基础。

2

改革的贡献

农村改革所做出的贡献,既有物质方面的,更有思想观念、理论和制度方面的。

从物质方面看,它在促进增产增收、解决吃饭问题和贫困问题等方面的效果极为明显。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95亿斤,1984年达到了8146亿斤,增长了34.3%;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78年的633斤,增加到了1984年的781斤,增加了23.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了1984的355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6.2%。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为100元/人、年)为2.5亿人,贫困发生率为30.7%;到1985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为1.25亿人(标准为206元/人、年),贫困发生率降为14.8%。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1984年分田到户政策(2)

从观念、理论和制度方面看,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这就引起了一系列更深刻的变化。

第一,在“交够国家、留足集体”的后,农民不仅可以支配“剩下是自己”的那部分产品,还可以按照市场需求来自主决定自家承包地上的种植结构,于是就在农业资源配置上开始引入市场机制。

第二,由于“剩下是自己”的那部分比重不断提高,农民就具有了积累自身资产的可能性,于是就开创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农业的家庭承包经营,土地是集体所有的,但作用其上的生产工具和其他投入品,是农民家庭的,这就形成了改革初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农村改革在思想、理论、制度创新上可谓贡献巨大。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1984年分田到户政策(3)

2008年,在农村改革30周年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率先突破、首战告捷,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其中有四条尤为重要:一是党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准则,即“保障农民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三是尊重客观规律,农业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按市场需求配置农业资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就是尊重农业规律、经济规律的结果;四是这样一场涉及8亿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没有引发社会的不安和动荡,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基础性制度。

3

改革的深化和拓展

但农村改革毕竟是在微观层面推进的改革,虽然农民在重塑农业微观经营主体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对全局改革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的宝贵经验,但要把改革引向宏观层面,则必须有党的决断和规划设计。实际上,在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党中央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化和拓展。

在1983年1月2日发出的第二个指导农村改革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1984年分田到户政策(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分田到户后土地归谁所有(分配到户的土地所属权归谁)

分田到户后土地归谁所有(分配到户的土地所属权归谁)

看到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小岗村土地收归集体,又走集体化道路了”。还说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小岗村现在的土地经...

2023-11-01 23:26:15查看全文 >>

分田到户是哪一年开始的(分田到户是哪一年谁提出来的)

分田到户是哪一年开始的(分田到户是哪一年谁提出来的)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间茅草屋内,18位农民在一份分田到户的协议书上郑重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拉开了中国...

2023-11-01 23:48:14查看全文 >>

全国分田到户是哪一年(分田到户是哪一年)

全国分田到户是哪一年(分田到户是哪一年)

文/柳成荫现在,不少人都在鼓吹,说分田到户后,一夜间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有没有依据?在大数据年代,一切...

2023-11-01 23:34:33查看全文 >>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完整版(分田到户电视剧全集)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完整版(分田到户电视剧全集)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竟然说联产承包后让人们吃饱饭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符合逻辑的,中国人能吃饱饭和改革开放没关系,只是...

2023-11-01 23:18:07查看全文 >>

第二次分田到户哪一年(全国分田到户是哪一年)

第二次分田到户哪一年(全国分田到户是哪一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查阅历朝历代资料,农村土地曾经经历过很多次的变革,其中分田到户也经历过很多次,而承包年限最长的就是公...

2023-11-01 23:29:41查看全文 >>

全国哪一年包产到户(全国包产到户是什么时候)

全国哪一年包产到户(全国包产到户是什么时候)

澎湃新闻记者 陈雅儒戴洁天在百岁寿宴上。 本文图均为戴洁天家人供图4月18日,中国农村“包产到户”改革的破冰者之一戴洁天...

2023-11-01 23:33:59查看全文 >>

1962年包产到户(1962年包产到户)

1962年包产到户(1962年包产到户)

1955年实行农村合作化以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降低,粮食产量下降。1958年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提出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

2023-11-01 23:44:11查看全文 >>

分田到户前可私自开荒吗(个人分田到户没有登记怎么办)

分田到户前可私自开荒吗(个人分田到户没有登记怎么办)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按我们惯常思维来理解,农村集体土地谁开荒就谁管理,可是若遇到土地开荒之后疏于管理又被他人再次开...

2023-11-01 23:58:24查看全文 >>

公粮从哪一年免除的(公粮哪一年开始不用交)

公粮从哪一年免除的(公粮哪一年开始不用交)

农民缴纳高额农业税,为何不能获得同等待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许多人开始关注到这样一个现实:超过1.3亿的6...

2023-11-02 00:00:26查看全文 >>

分田单干的弊端(分田单干是干什么的)

分田单干的弊端(分田单干是干什么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一部手机不用出门完全可以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要知道在60年代70年代那会如果不干活真的会饿死的,随着...

2023-11-01 23:39:2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