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蒿炒香干,味道很清新。摄影/孔焱,图/汇图网
其实芦蒿并非是南京特有,而是能沿着长江吃的野菜。对于鄱阳湖畔的江西人,藜蒿(芦蒿)同样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最爱吃辣的江西人,面对炒藜蒿也变得温柔,一道藜蒿炒腊肉,调味一定要清淡,辣椒和腊肉,都是配角。
▲ 藜蒿炒腊肉。图/《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南京人吃芦蒿,要的是一份精细,连肉都不太愿意放,《红楼梦》里就说,“荤的因不好才叫你炒个面筋的”,重点是——少搁油。
野生芦蒿的头上会带一丝紫红,味道也更清鲜,摘菜的时候,掐断节梗,就可以闻到汪曾祺先生所谓“新涨春水”的气味,一捆芦蒿去掉八分,单剩下一段脆生生的芦蒿杆儿尖,配上香干素炒,除了一点油、盐,几乎不加别的佐料,只为那份自然清香。
吃罢芦蒿,见过春水,到了春夏之交,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jingense )正好应景,而这个学名,就可见它与南京的关系。外地人第一次吃菊花脑,往往嫌它清苦,脸都皱成了一朵菊花,南京人却很是爱它类似薄荷的凉意。
▲ 菊花脑,自带一种奇怪的清香味道。图/图虫·创意
南京人最爱的做法,必然是菊花脑蛋汤。菊花脑洗净一煮,蛋液在汤里浮出朵朵蛋花,一碗喝下,感觉整个人都变得身心剔透。另有一种令江南风味相聚的独到吃法,是用它配上春笋,再与来自金华的火腿齐炒,名为菊叶玉板,光听名字,就已足见江南风雅。
江南各地吃野菜,论“头”, 像是四川人爱吃的豌豆颠儿,到了南京,就变成了能带来一年平安吉祥的“安豆头”。苏州人则讲究吃五头,什么荠菜头、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坟坟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