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啊二中》剧照
邢原源:这两位导演平时如果一路过卖儿童玩具的店铺,都会上橱窗前面站着看一下。他们假如以后挣钱多了,我觉得他们肯定不会去研究买名车、豪宅,买奢侈品,而可能会买比之前更贵一点的手办。
澎湃新闻:团队里不少人都是身兼数职,像阎凯导演甚至是一人分饰19角,大家是怎么开发出各种技能的?
阎凯:我作为导演,可能对角色会更了解,一场戏里,每一个学生,他该有什么反应,我理解得也更透。如果跟别人单凭口述或者文字的话,可能表达得不是很清晰。就试着去自己拍一下,有怕事的,有躲避老师的,有不把老师当回事的……就去分析他的一个心理状态,成为他,然后去把那段演出来。
一开始确实是因为团队没有钱,为了省钱,就是拿手机在那录音,录着录着,发现缺个角色,就每一个人都过来试一下,谁的音色比较像就他来弄,慢慢地我们几个角色都有了一个固定的配音。
实际上,最初第一季的时候都还很混乱,后来每个人就逐渐有了自己特色。并且我们会把配音的人的一些特点加入到角色里面来。
比如说“马泽平”,他喜欢玩电脑,上网吧,我们就加入到角色里边了。还比如说给“冯玲钰”配音的同事,平时她在公司里特别能说,嘴特别利索,特别快,我们也是让她配音的角色越来越口齿伶俐,喜欢跟男生打仗。
慢慢地我们这些人越来越和角色融为一体了,大家也比较了解这个角色,对角色都有很深的理解。
澎湃新闻:《茶啊二中》点映以来收获的反馈都是很好笑。各位在喜剧创作上,受到哪些喜剧的影响吗?
夏铭泽:更多的是对于我们生活当中一些提炼,喜欢回忆中学的那段时光。当时感觉那段时光我们都这么愿意去回忆的话,那它很值得被做出来。大家肯定现在都很忙很累,压力很大,所以人们需要找一个释放情绪的出口,找一个轻松解压的方式。所以在《茶啊二中》第一季一开始,我们的理念就是要做一个百分百的喜剧。
在电影中,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或者强行煽情的感动,就是点到为止,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触及一下你的内心,暖一下、舒一下就可以了。
《茶啊二中》里有一些无厘头式的表演,肯定是因为我们从小都爱看周星驰喜剧,他的喜剧很高级,我们这代人多少会受到他的喜剧风格影响。
阎凯:在星爷的喜剧里面没有配角,没有跑龙套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有故事的。所以我们对待角色也一样,人物小传都非常丰富,我们都把他当主角来看待。这种做喜剧的态度上,我们会从星爷身上学到很多。
澎湃新闻:关于笑点的南北差异这件事上,有没有顾虑,怎样照顾到全国的观众?
邢原源:之前在电影创作上有考虑过,怎么做才能更适合全国受众,要不要用普通话?但后来也是被劝住了,还是希望我们用东北话,原汁原味地去表达。
我之前听说有一种比较夸张的说话,是说东北首先太冷,人还少,说平时也看不到啥人儿,冬天他逮着个人就得唠。加上东北农耕为主,但冬天长,种不了地,人也出不去门,所以关屋里边“猫冬”的时候,就互相逗乐。所以东北人自带的幽默感,大概和地域文化有点关系。
但怎么去破圈,怎样突破到全国层面,我们总结了最成功的前辈赵本山老师小品作品里的经验,发现他虽然有浓浓的东北味,但并不会说太多生僻的俚语,而是带着味儿去说好玩的段子和梗,所以我们也有意地去控制自己,写段子时,哪怕是东北话,也尽量用一些全国人民都能听懂的词往里放。
更重要的是,用东北话的味道去呈现全国都能看到的故事,而不是我们不断地去强化东北地域性,很垂直、很细分的内容。
在做剧集时,我们的后台数据反馈发现,观众分布是比较均衡的,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河南、广东、北京和河北,这些地方的观众比东三省都多。所以我们也能相信全国观众都会愿意看,也都能看懂。
澎湃新闻:在影视行业,很多好的资源都会集中在北京。凝羽选择扎根在东北,做东北地区的“留守儿童”,整个团队对于这个地方有着怎样的感情和信心?
邢原源:留在东北,最重要的是保持我们的内心永远不能丢掉的舒适和安稳。这种心态和状态才能让咱们去研究喜剧。如果我们生活在特别快节奏、压力巨大的城市,需要我每天忙碌奔波的这种城市时,其实是很难静下心来去想段子、想一个好的剧情的。因为整个社会的节奏会推着你,赶紧研究其他的事,赶紧研究怎么挣更多钱,变得更有名,它会推着你往这个方向走。但是我们说实话,一点都不是说奔着名利,它不会被放在故事前面。
《茶啊二中》海报
拍原创的东西也可以做成电影
澎湃新闻:看滚动字幕时,看到有许多动画公司参与了制作,每个公司参与的人又不算多,想知道这个作品在制作上的流程是怎样的,遇到哪些挑战?
阎凯:我们自己的团队人并不多,我们的网剧之前都是90秒到十几分钟的小体量,做电影的话,从故事剧本到之后每一个环节的制作,都是完全不同要求。因为之前成本有限,周期也有限,做的东西是比较粗糙的。到了电影里,角色、道具、场景、模型的精度、毛发细节、皮肤纹理,都要有好几倍的优化提升。每一个动画环节需要很多的人来做。
所以,我们请了全国各地的动画团队来帮忙一起做,我们来总体把控风格的统一。但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项目,或者是其他项目在做,每个公司有空档的人也不多,有一些公司会进驻到我们公司,短期搬到我们这里做几个月,磨合好了再回去继续做。我们团队也有派总监到他们那里去面对面工作,保证更好的交流。
澎湃新闻:作为一个成立11年的团队,有朝一日被彩条屋这样的“大厂”纳入麾下,是什么感觉?
阎凯:确实会有一种被认可了的感觉。有意思的是,彩条屋里有很多的女孩。我们在聊聊剧本时,她们会以女生的视角,给我们提出很多新的视角。老实说,我们原来团队中大部分都是男生,很多想法是有局限的,她们帮我们提供了很多互补的想法和角度。
邢原源:我的感觉很幸运,这么多公司做网剧、做短视频,怎么我们就能做上电影了。彩条屋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平台和高度,这个高度是我们如果靠自己上不来的,这是最直接的一个影响,是当我们要找一些外包团队的合作时,一些一线的制作公司,他们也会选未来他觉得能爆的项目,或者有大公司在背后支撑的项目,这样一旦成功,对他们也是一种推广和宣传。我们在认识彩条屋之前,说实话,如果想跟这些顶级的一线公司合作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到了电影,一听是彩条屋发的,不少公司就会很重视,会重新考虑。
夏铭泽:彩条屋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动画圈内的一些好的团队,对我们的制作起到了一些必要的作用,也让我们有机会向他们学习了很多。简单来讲,我们更多是把控我们的气质,《茶啊二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再结合着他们有一些经验,相互补充。
《茶啊二中》剧照
澎湃新闻:校园喜剧有良好的受众基础,为什么这个类型在动画电影创作上一直是空白的,而真正能够大卖成为爆款的,还是神话传说?对于原创IP的发展,你们有怎样的畅想?
邢原源:我们现在想做的事,就是打破这种偏见、成见,或者局限。因为如果我们只能拍神话角色的话,其实拍到后期就没了,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到后期就没有了,有点像漫改、文改,都是有一定数量的,没有原创,到最后改完了,也没有新作品了。
所以我们希望做到的是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能把这件事做成,让大家突破这些壁垒,也会给未来的动画行业,一些新的进入到行业里的朋友一个积极的信号——原来不用非得太有名的故事才有机会做成电影,拍原创的东西也可以做成电影。我们也希望《茶啊二中》能成为一个好的例子。
澎湃新闻:第五季做得怎么样?关于做第二部大电影的想法是怎样的?
邢原源:第五季和第二部大电影,还是取决于这一部的成绩,最后如果成绩好的话,后面进展都会很快,很顺利。因为故事我们都有,其实就是差制作,像第五季的进度是没有费用了。
夏铭泽:第五季我们制作好一些了。当时是在电影的前期,有一段时间两边是同步创作。做了一小半,但后来我们预算实在是太有限,就选择先把电影做完,第五季就暂停了。现在第五季的故事都确定了,故事板还差一集,动画也都做好几集了,灯光合成也都完事了。最近路演,观众问第五季的特别多,也有催更的粉丝,我们肯定希望越快越好,跟大家见面。但因为现实问题,它制作要花成本。所以我们还是要先把第一部电影做好,接下来会看成绩,第一时间再去推进后边的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