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动漫 >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的翻译(为国之礼其言不让的翻译)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13 02:06:1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的翻译,为国之礼其言不让的翻译(1)

原文:“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孟子说:“难道治理天下的活计就独独能够一边种地一边来*吗?有官吏的工作,有小民的工作。只要是一个人,各种工匠的产品对他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每件东西都要自己制造才去用它,那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我说,有的人劳动脑力,有的人劳动体力;脑力劳动者管理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管理;被管理者向别人提供吃穿用度,管理者的吃穿用度仰仗于别人,这是普天之下的通则。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的名言,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此话的?是和谁说此番话的?

由于前面部分很长,译文也很长,为了大家阅读的简便,我就把前面部分给大家当个故事讲述一下,其实还蛮有意思的,也是《孟子》当中一个很有趣的片段。我适当地进行了一些细节的想象。

话说农学家许行从楚国来到了滕国,他登门拜访了滕文公,对滕文公说:“我听说您推行仁政,就大老远来投奔您希望得到一个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心想:“好事啊!这说明我听从孟子的教导,实行仁政有了明显的效果了,老百姓都来投奔滕国来了。”

于是,滕文公就给许行安排了住所,给他划定了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农家许行本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自食其力。农家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不劳而食,他们以农事为主业,同时也从事手工业生产。他们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

许行和其门徒几十人在滕国居住下来后,仍然穿着粗麻织成的短服,以打草鞋、织席子、种地为生。每日辛勤劳作,乐在其中。

大儒陈良的弟子陈相及弟弟陈辛,听说许行的事情后,很是羡慕,自己扛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

后来,陈相见到了孟子,就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国君主,的确贤明,虽然如此,但还是不懂得如何治国。我认为,贤明的君子要和老百姓一道耕种而维持生活才对,不能不劳而获。一个国君,你既要做饭给自己吃,同时你还要管理国事才对。你看看,现在滕国有储粮的仓库和储物的仓库,里面储藏的东西丰富而多样,国君什么也不做。这就是损害老百姓来养活自己,滕国国君哪里称得上贤明呢?”

孟子一听,就明白陈相转述许行的话,还是农家那些理论。自食其力不假,反对不劳而获也对,但这也太绝对了,一个人怎么可以把什么事情都做了呢?那百工之事还有什么意义呢?社会毕竟是有分工的嘛!

于是,孟子开始反击了。

他问陈相:“许子一定要亲自耕种才有饭吃吗?”

陈相回答:“是的。”

孟子又问:“许子一定要亲手织布才有衣服穿吗?”

陈相答道:“不是,许子只穿粗麻织成的衣服。”

“许子戴帽子吗?”

“戴呀!”

“他戴什么帽子?”

“带白丝帽子。”

“是自己织的吗?”

“不是,是用谷粟换的。”

“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白丝呢?”

“因为那会妨碍耕种。”

“许子用鉄甑做饭,用铁器耕田吗?”

“是的。”

“这些东西是他自己造的吗?”

“不是,是用谷粟换的。”

对话到这里,孟子已经把陈相引到了自己设定的逻辑陷阱里面。

孟子进一步驳斥到:“用谷粟换取器械,不算是损害瓦匠铁匠;瓦匠铁匠也用器械换取谷粟,难道能说是损害农夫吗?而且,许子为什么不烧窑炼铁,各种器械都从家里取用?为什么频繁地和各类工匠进行交易,而且乐此不疲呢?”

陈相无奈地说:“唉!那有什么办法呢!各类工匠的工作,本来就不是能一边耕种一边操作。”

孟子已经用“请君入瓮”的手法,成功地将陈相彻底引入了逻辑陷阱中,让陈相也承认了人不可能从事一种工作的同时,还能从容地从事另一种工作。于是,孟子就说出了我们节选的这一部分的话。

本章这一节选看似记载了孟子和陈相的一次谈话,其实反映的是当时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农家思想的交锋。许行的农家学说,将所有的社会问题简单地归结到社会分工的不合理上,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有利的方法。许行不仅理论上倡导,还身体力行,不亦乐乎。当然,许行的这种学说竟然还吸引了不少人,就连一向奉行儒家学说的陈相兄弟都投奔于他,并且到孟子面前去宣传许行的学说。

孟子当然不会放过这次反击农家学说的机会,当孟子把陈相驳得不由自主地承认了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后,孟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大事,是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治理的。孟子提出了分工专职的理论,把人分成“劳力者”和“劳心者”,并认为这两类人的工作性质虽然不同,但对社会的作用都是积极有益的,都是为社会做贡献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解成孟子对“劳力者”的歧视。大家学习了这一章,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

,

栏目热文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知也的翻译(以吾一日长乎尔翻译)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知也的翻译(以吾一日长乎尔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选入2019年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侍坐章》出自《论语·先进篇》,此前也...

2023-11-13 01:41:10查看全文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的翻译(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翻译)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的翻译(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翻译)

15.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

2023-11-13 01:38:52查看全文 >>

发音器官的主要共鸣器三大部分(人类发音器官共鸣腔包括)

发音器官的主要共鸣器三大部分(人类发音器官共鸣腔包括)

“一开始真的以为只是感冒而已,没想到这么严重。”据广州日报报道,70岁的张先生咳嗽声音嘶哑一个月,一直都没有好转,到医院...

2023-11-13 02:25:01查看全文 >>

发音器官由哪三大部分组成(人的发音器官分为哪四大部分)

发音器官由哪三大部分组成(人的发音器官分为哪四大部分)

发声器官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生理基础。歌唱是发声系统中各器官联合协...

2023-11-13 01:42:15查看全文 >>

声源的概念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声源(声源的性质有哪些)

声源的概念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声源(声源的性质有哪些)

2023年5月28日,由北京听力协会主办的“2023北京国际听力学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圆满结束。本届大会邀请了来自美...

2023-11-13 02:11:21查看全文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翻译(内外不闻吾过事已至的翻译)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翻译(内外不闻吾过事已至的翻译)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2023-11-13 02:13:47查看全文 >>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的翻译(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的翻译)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的翻译(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的翻译)

正文部分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

2023-11-13 02:03:37查看全文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的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翻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的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2023-11-13 02:03:08查看全文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的翻译(仁而不仁如礼何翻译)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的翻译(仁而不仁如礼何翻译)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遵守礼仪呢?人如果没有仁德,如何...

2023-11-13 02:09:07查看全文 >>

而耻学于师的而的翻译(迎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翻译)

而耻学于师的而的翻译(迎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翻译)

通俗来说,文言文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评论宾语”,即意念上认为(或感觉)宾语表示的人、事、物等“该怎样”,而表示“该怎样”...

2023-11-13 01:48:4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